浙江在线7月16日讯(见习记者 戴凯霖)7月15日下午,浙江欢送133名第十一批援藏、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启程赴藏赴青工作。7月14日至15日,这批援藏援青干部人才在杭州进行集中培训。
援藏援青干部人才培训现场
对口支援西藏、青海,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是浙江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近年来,一批批援藏援青干部人才自觉扛起职责使命,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持续推动浙江援藏援青工作走深走实,为西藏、青海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受援地党委、政府和各族干部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浙江省第十一批援藏、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合影
来自浙江绍兴西藏民族中学数学老师殷建刚,2006年起,先后15次护送在浙学习的藏族学生返藏,被学生亲切称为“汉族爸爸”。他还开设了“SZ孩子王”抖音号,坚持用照片、短视频记录学生在校学习的精彩瞬间,让更多人了解藏族孩子们的生活。这一次,他主动请缨,成为了一名援藏教师,“这次援藏一年半的时间,我想继续做好老师、朋友、‘汉族爸爸’的角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援藏教师如同殷建刚一般,深入西藏基层学校,为提升当地教育质量倾注心血,他们的辛勤付出也赢得了当地师生和家长的广泛赞誉。
作为浙江“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领队,即将赴任那曲市班戈县人民医院院长的朱峰与记者分享了深刻感悟:“西藏的平均寿命为72.5岁,与全国相比低6.5岁,与浙江相比低了8岁。”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他深感责任重大,希望能助力提高那曲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7月初,他指导班戈县人民医院医务部,为医院收治的首例新生儿开辟“先救命、后办手续”的绿色通道,完成了一次海拔4700米的生命托举。他想对三年后的自己说:“无论何时回望这一刻,我都会为曾经的选择感到无比自豪,这段援藏经历会时刻提醒我,何为医者初心,何为对生命的尊重。”
徐凯翔接受浙江在线记者采访
浙江省援藏指挥部项目规划建设组组长徐凯翔是位90后干部。他说,他们将在第十批援藏干部打下的坚实基础上,接好接力棒,聚焦那曲所需浙江所能,围绕三交工作、产业援藏、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谋划实施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重大项目,推动浙江援藏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张超接受浙江在线记者采访
舟山医院院长张超曾在山区海岛县工作多年,此次他即将远赴青海省海西州工作,他信心满满,“浙江有非常好的医疗资源和先进的服务技术,希望能通过资源调动,实现从‘输血’到‘造血’转变,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一批援藏援青干部人才表示,将砥砺奋进、实干争先,奋力谱写援藏援青工作新篇章;在推动受援地高质量发展上担当作为,统筹抓好规划编制实施,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发展、乡村全面振兴;在保障改善民生上担当作为,抓深做实“组团式”支援,深化开展就业帮扶,积极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在促进长治久安上担当作为,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等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态度坚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贯穿工作始终。
大家表示,将大力弘扬“六干”作风,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以昂扬的状态、出色的业绩、严明的纪律,全力打造援藏援青工作升级版,以实际行动回答好“援派为什么,援派干什么,援派留什么”三个问题,充分展示浙江援派铁军良好形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