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安吉小鲵、“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东方宝石”朱鹮……这些活跃在浙江山林、河湖间的“小精灵”,曾经是濒临灭绝的珍稀濒危物种,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已逐渐在“浙”重生,不仅成为了生态系统的“晴雨表”,更是浙江践行生态文明、推动共同富裕的生动注脚。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之际,浙江在线发起《“美丽中国从哪里来”——“绿”精灵的山水行》蹲点观察报道,记者跟随护林员、保育员一起走近“小精灵”的居住地,捕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故事,展现浙江“向绿而行”的飞跃发展和喜人变化,共同描绘美丽中国的时代新画卷。
一大早,解海田又上山了。
从东关岗保护站出发,沿着右侧石阶拾级而上,行走半小时山路,一片被称作“千亩田”的沼泽湿地出现在眼前。这片湿地静卧于湖州市安吉县龙王山上海拔1350米处,是浙江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称“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茵茵绿草之下,栖息着我国特有的濒危两栖动物:安吉小鲵。
安吉小鲵,人称两栖界“大熊猫”,上世纪90年代首次被发现于安吉,其外形像壁虎,“皮肤”光滑似泥鳅,因对栖息地环境要求严格,种群数量十分稀少。为抢救和保护它们,龙王山的高山上常年活跃着一群“守护者”——安吉小鲵护卫队。
这些年,保护区通过强化日常巡护、增设防护设施、成立生态联勤警务站等措施构建起保护网的同时,还联合科研院所对安吉小鲵的家园开展长期监测和研究。
如今,如今保护区已建立一套稳定的安吉小鲵保育方案,将其成活率提升到70%以上。据统计,保护区累计人工保育安吉小鲵幼体约1500尾,并放归原栖息地。此外,保护区内有维管植物1478种,脊椎动物278种,昆虫174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12种,是浙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浙江在线记者 陈雷 陈天怀 实习生 倪元浩 谷曼茜)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