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心介绍“五钉工作法” 记者 陈天怀 摄
浙江在线8月28日讯(记者 陈天怀 通讯员 袁荃)“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用脚步去丈量,带领更多生态义警、生态合伙人守护好生态环境。”在湖州市安吉县大余村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站长张忠心翻开巡山记录,向大家讲起了自己守护绿水青山的故事……
生态警务,简单来说就是用公安力量守护山水林田湖草海,张忠心正是万千生态警长中的一员。浙江是全国首个生态省,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生态警务”。2020年开始,湖州公安创新探索生态警务机制。2023年底,浙江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生态警务建设的实施意见》,成为全国首个以省级层面推进生态警务建设的省份。
近年来,浙江公安机关持续推进共富警务、共治警务与生态警务协同发展,积极构建公安牵头、多部门联动的生态警务工作机制。8月27日,“守护生态美好 护航绿色发展”浙江生态警务建设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安吉,深入感受基层生态警务建设的创新成果。
“只有走进山水间,才能发现并解决生态中的风险隐患。”生态警务的硕果,孕育于山水之间,从警至今,张忠心始终扎根一线,日复一日守护山水,已累计行走近2万多公里。
工作站墙上,一幅点缀着各色图钉的大余村辖区地图格外醒目。这是张忠心探索出的“五钉工作法”,这幅地图不仅构建起“巡查-预警-处置-监督”的全链条生态守护机制,更生动记录着生态警长们的坚守。“以前,老百姓捡到野生动物可能往锅里送,现在大家都知道送到警务站了。”张忠心的话语中,透着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的欣慰。
安吉县生态警务联勤中心 记者 陈天怀 摄
“张忠心”们还有“最强大脑”的支持。走进安吉县生态警务联勤中心,县公安局环食药侦大队大队长孙伟介绍,“通过‘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平台’,我们能快速排查重点河道、道路监控画面,非法捕捞、焚烧秸秆、建筑垃圾违规倾倒等重点领域的实时数据、预警事件一目了然。”
据了解,该平台整合了视图感知、水质监测、空气检测、“高空瞭望”等多种前端科技设备,可实时监控秸秆焚烧、道路扬尘等情况,而且接入了多部门主题数据库,可以做到“要素一屏管控、风险一网感知、联勤一键响应、执法一链贯通”。
“深蓝计划”咖啡馆提出的“生态绿哨” 记者 陈天怀 摄
生态守护不仅留住了绿水青山,更催生出金山银山。在安吉县红庙村,“深蓝计划”咖啡馆凭借天然湖水与冷冽岩石相映的独特景致,成为备受瞩目的网红打卡地,被游客称为“小冰岛”。
刚拍完照片的上海游客池女士对这里的环境赞不绝口,“这里的山清水秀,一点都看不出是废弃多年的矿坑,很美、很出片,不枉我特意从上海过来,太适合拍照打卡了,我要和我的朋友们分享。”
“深蓝计划”由湖得名、因湖获利,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其创始人程铄钦有一个特殊身份——生态义警,而“深蓝计划”也是湖州公安首批生态警务联盟成员单位之一。“我们打造了‘生态绿哨’微信小程序,突破传统‘政府主导、被动响应’模式,将游客、村民、创业者等‘三类群体(入乡人、原乡人、旅乡人)’转化为生态义警,利用其分布广、流动性强的特点,实现生态隐患‘随手拍、即时传’。”程铄钦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招募近七万名生态义警。
游客正在湖边喝咖啡 记者 陈天怀 摄
近年来,湖州公安创新构建“生态警长+生态义警+生态警务联盟”的生态守护模式,不仅为绿水青山筑起法治屏障,更探索出一条全民参与、多元共治的生态治理新路径。如今,生态警长的“藏青蓝”、生态义警的“守护绿”与社会各界的“协同力”交织成网,共同守护着这片山水的和谐与生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