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9日讯(通讯员 丁佳味 记者 汪雨晨)9月8日,全省农科院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在金华召开。会议总结交流全省农科院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明确组建省市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研究部署下阶段重点工作。
座谈会现场 图源省农业农村厅
近年来,浙江全省农科院系统不断加强技术攻关与模式创新,一大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塘头,有效助农增收。在金华市婺城区琅琊镇山后金村的冷水茭白基地,种植户张洪森天未亮就带着工人采收茭白,一派忙碌景象。“以前我种植茭白,一年只能收一季,还常有病虫害,现在种植由金华市农科院选育的新品种‘金茭3号’,通体雪白没黑点,口感脆甜还能生吃,平均亩产在1500公斤左右,配合绿色栽培技术,4月、8月和11月都能采收,错峰上市根本不愁卖。”张洪森笑呵呵地说。
“‘金茭3号’属于单季茭品种,今年刚刚通过我省认定,商品性好,产量高,采收历期较短,有效降低人工成本。”金华市农科院水生蔬菜创新团队杨梦飞博士介绍,近年来,团队致力于开展水生蔬菜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成功育成“金茭3号”“浙茭3号”等优质新品种,覆盖全国60%以上的茭白栽培面积,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超500万亩,“特色水生蔬菜新品种选育及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应用”入选农业农村部首批“地市农业科研院所支撑地方产业发展十大典型案例”。
茭白采收 图源省农业农村厅
绍兴市农科院在黄酒糯稻品种选育上的突破,同样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针对绍兴黄酒酿造需求,我们选育出‘鉴湖糯’系列品种,6月刚通过审定的‘鉴湖糯1号’,比传统品种‘绍糯9714’增产5%,目前正在全省进行推广,预计明年推广面积超1.5万亩。”绍兴市农科院糯稻研究所赵鹏珂介绍。此外,宁波市农科院“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创全国高产纪录,推广面积达4427万亩;舟山市农科院开发的炭基肥提质香柚技术让果实含糖量提升54.8%;台州农科院的甘蔗健康种苗繁育技术推广面积超4000亩,彰显了浙江农业科技转化的硬实力。
会议明确,浙江将组建省市农业科技创新联盟,采用“双组长+轮值制”模式保障运转,由省农业农村厅与省农科院分管领导任双组长,通过资源整合,形成“1+1>2”的整体效应,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省市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将聚焦科研方向、平台资源和人才队伍一体化,梳理全省技术需求与优势清单,联动项目申报,建立‘共享平台’,鼓励专家下沉,同时依托农事服务中心建农技服务站,让新品种、新技术更快走进田间地头。”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会上,省农科院,杭州市、温州市、金华市农科院,丽水市农林科院进行交流汇报,设区市农科院(水科所)汇报2022年市级农科院联盟区域试验站项目实施情况及2026年农科院科技创新联盟区域试验站项目需求。会上还审议通过了《浙江省省市农科院联盟章程》和《现代农事服务中心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站建设方案》。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