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小新说丨广告倒计时缺斤短两藏“鬼秤”,平台的诚信何在?

字体:
—2025—
09/10
20:10:01
2025-09-10 20:10:01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李心怡 戴凯霖 通讯员 沈嘉忆

  吃相太难看了!

  最近有网友发现,互联网广告里居然也出现了“鬼秤”!多家媒体实测发现,不少平台在播放广告时,标注的倒计时明明显示只剩几秒,但实际上总要再多播好几秒才结束。原来这不是错觉,而是我们的时间真的被“偷”了。

  这明明该精准读秒的计时器,愣是被调成了可以随意调节的“鬼秤”。别看只是区区几秒,积累起来就是巨大的流量和广告收益——更关键的,这是一种对用户权益明目张胆的挑战。

  一直以来,平台和用户之间就存在一种无形的约定:用户花时间看广告,换取免费内容,平台也该老老实实按约定时间播广告。可现在某些平台却耍小聪明,故意把倒计时调慢、擅自加戏,这不就像买菜时商家在秤上做手脚、短斤少两吗?完全破坏了公平交易,也丢掉了最基本的诚信。

  而且,几秒钟广告背后可都是真金白银。假如一个平台日活用户接近一亿,每人多“被看”3秒,每天就能多出好几万小时的可变现时长。这不是什么无心之失,更像是一套精心设计的“时间窃取”套路。

  看似聪明,实则短视。短期看来,平台好像是多赚了点广告曝光,长远来看,消耗的是用户的信任和耐心,很容易引发用户对平台的反感,甚至选择卸载。

  监管部门应当重视这一现象,得把互联网广告计时纳入监管范围,对动手脚的平台依法惩处、公开点名。平台自己也别装糊涂,该校准校准、该整改整改,别为了一点短期利益,把多年积累的信誉给赔进去,信任一旦崩了,可比几秒广告值钱多了。

  时间是我们每个人最宝贵的资源,没人有权力用欺骗的手段偷走它。面对这些“鬼秤广告”,我们不能忍气吞声,必须较真。因为被偷走的不仅是几秒钟,更是我们生命中无可替代的生命片段。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小新说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最近有网友发现,互联网广告里居然也出现了“鬼秤”!多家媒体实测发现,不少平台在播放广告时,标注的倒计时明明显示只剩几秒,但实际上总要再多播好几秒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