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质量甘肃行|探访兰州企业智能化转型密码

字体:
—2025—
09/16
14:46:34
2025-09-16 14:46:34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陈卓妤

浙江在线9月16日讯(记者 陈卓妤)9月15日,“质量强省 富民兴陇”2025年主流媒体“质量甘肃行”主题采访活动启程。浙江在线记者随记者团深入兰州产业一线,走进兰州海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兰州众邦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兰州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镜头定格智能生产场景,用笔尖探寻企业以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筑牢质量根基的发展密码。

2025年主流媒体“质量甘肃行”主题采访记者团深入兰州产业一线 记者 陈卓妤 摄

海红技术:数字化系统织就质量管控网

在兰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七里河园区,兰州海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创新为核心引擎,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挥毫泼墨。海红技术是一家通信设备及智能配电解决方案提供商。从深耕区域市场到跻身全国行业前列,从单一设备生产到提供智能整体解决方案,这家工信部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用技术突破、品质坚守与效益增长,勾勒出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轨迹。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海红MES系统(制造执行系统)操作界面,它已与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BPM系统(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实现深度集成,能实时捕捉每一台设备的生产进度与质量数据,让生产全流程可追溯、可调控。”在兰州海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内,技术中心主任田爱军的介绍瞬间吸引了记者团的目光。

兰州海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海红MES系统操作界面 记者 陈卓妤 摄

车间里,数控化率超75%的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多台智能化机器人正精准完成钣金加工、部件装配等关键工序。电子屏上,产品合格率、优良品率等数据实时跳动,成为车间最醒目的“成绩单”——自数字化车间建成以来,企业产品合格率提升5个百分点,优良品率稳定在95%以上。这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海红技术以数字化工具守护“质量生命线”的扎实实践。

多年来,兰州海红持续增加研发投入,聚焦通信配电、新能源充电等关键领域深耕细作。截至目前,公司已手握109项授权专利与软件著作权,其中13项为发明专利,74项为实用新型专利,19项为软件著作权。“直流配电智能监控与能耗管理系统”获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通信动环智能监管控一体化系统”一举拿下2014年度兰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种直流配电设备智能监控与能耗监测系统”等3项发明专利先后斩获甘肃省专利奖……一项项硬核成果,不仅让公司产品在性能、能耗、安全性上实现突破,更成为行业内的“技术标杆”。

众邦集团:“智能+责任”筑牢电缆质量防线

  “我们生产的每一米电缆,都承载着对客户与社会的责任,质量防线必须贯穿始终。”在兰州众邦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质检人员正操作在线检验系统,实时监测电缆导体电阻、绝缘厚度等关键指标,屏幕上跳动的数据与自动预警功能,构成了产品质量的“第一道关卡”,让质量隐患在源头便无所遁形。
  近年来,众邦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持续深化智改数转实践。在技术融合层面,众邦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制造与管理环节,使得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生产效率、部门协同性与资源利用率同步增长,运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而智能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则彻底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通过先进技术实现设备运行、产品质量、生产产量等数据的精准采集与远程分析,为生产决策提供实时支撑,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兰州众邦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数智化生产车间 记者 陈卓妤 摄

  这家以电线电缆制造为核心,横跨房产开发、物业管理、五星级酒店运营等领域的大型企业集团,凭借全链条质量管控、持续技术创新与深度数字化转型,从斩获“产品质量国家免检”资格到拿下首届“甘肃省人民政府质量奖”,从深耕区域市场到服务全国多领域,在电缆制造行业走出了一条兼具实力与口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一根根电缆的品质坚守,到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升级,扎根兰州的众邦集团,正以“质量+创新+智能”的发展路径,将数字化转型的效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质量优势,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众邦力量”。

方大炭素:数字赋能炭素产业“智”造升级

从兰州安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向西北方向出发,驱车约两小时,便抵达了兰州市红古区。这里坐落着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球最大的优质炭素制品生产供应基地,亦是我国少数成功登陆瑞士证券交易所的民营企业之一,其专注于炭素制品研发、生产与销售,是业内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

步入方大炭素压型厂三车间,浓郁的科技感即刻扑面而来:挤压成型机依预设程序精准运转,直径超一米的大规格石墨电极毛坯精品从机口缓缓送出,随即被精准输送至冷却水中进行处理。“几乎全球各大钢厂都在使用我们生产的石墨电极。”方大炭素技术研发部科长李天秀介绍。如今,方大炭素的产品不仅全面覆盖国内市场,更远销至60多个国家的钢厂,出口量占比高达40%。据介绍,公司具备年产26万吨炭素制品的生产能力,其中石墨电极22万吨,产能规模稳居世界头部地位。

智能化设备加工石墨电极 记者 陈卓妤 摄

在生产端,企业以石油焦、针状焦和煤沥青为核心原料,历经多道精密工序,可打造出超高功率、高功率、普通功率等不同性能等级的石墨电极,广泛应用于冶金、新能源等诸多领域。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引入人工智能、5G+数字孪生平台等前沿技术,全力推动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转型,将传统炭素制造提升至智能制造的新高度。

今年,方大炭素成为首批获得“陇字号”品牌认证的22家甘肃企业之一。获得“陇字号”认证,对于方大炭素而言是新起点。在技术攻关层面,企业将持续深化与兰州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聚焦石墨烯等前沿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在产业布局上,积极对接新能源赛道,与宁德时代等行业巨头携手,进军锂电负极材料等新兴领域;在制造升级方面,引入AI技术构建数字孪生系统,全力打造“AI+工业”的发展新范式。

兰州制造企业的实践,无不印证着同一道理:通过深度应用智慧软硬件,企业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构建起全流程、精细化的质量管控体系,将“以质立企”的理念转化为可量化、可感知的发展成果。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兰州;技术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在兰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七里河园区,兰州海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创新为核心引擎,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挥毫泼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