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25日讯(记者 翁宇君)浙江的营商环境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作为营商环境的“尖子生”,浙江仍在不断“查漏补缺”。
9月23日下午,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检查《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执行情况的报告以及省政府的执行情况报告。以执法检查为契机,省人大对浙江的营商环境进行了“系统扫描”与“严格问诊”。
截至2024年,浙江在册经营主体总量达1095.17万户,在浙江,“六人行必有一老板”。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去年3月起,《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施行。
今年3月,在《条例》施行满一年之时,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立即开启了《条例》执法检查。记者从省人大获悉,相关部门聚焦《条例》重点条款,列出了121条具体检查清单。
一流营商环境,是浙江重要的软实力。而本次执法检查,也对浙江的营商环境进行了全方位盘点。
记者从会议获悉,在市场准入退出方面,浙江企业开办网办率已达99%以上,294个涉及企业经营许可的事项被纳入企业注册登记平台统一管理。浙江对企业的政务服务正从便利化向增值化迭代升级,目前,浙江在全省设立了104个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线上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贯通。
在浙江,企业享受政策可谓“丝滑无感”。2024年以来,通过全省政策兑现平台,各地免申即享兑现金额已达410亿元。在浙江,企业的创新生命线备受关注,浙江构建了“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平台答题、车间验题、市场评价”科技创新模式,2024年省“尖兵”“领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企业牵头或参与项目占比超81%;服务企业出海,浙江还组织了“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行动,2024年以来已组织4030个团组赴境外拓市场,达成意向订单超1920亿元。……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虽然浙江在营商环境方面的成果有目共睹,但记者留意到,此次的执法检查报告,对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
报告梳理了27个企业呼声较高的痛点难点问题,涉及营造公平有效市场环境、高效便捷政务服务、要素支撑保障、创新支持、开放环境打造、拖欠企业账款情况等方面。
“对照《条例》第十五条,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等问题仍然存在。”报告中,许多问题切中企业心声。此外,报告还对建立全省统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用修复“最后一公里”、政务服务与AI技术融合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值得留意的是,此次报告还附上了浙江11市贯彻执行《条例》特色亮点做法的清单,为各地进一步贯彻落实《条例》提供了“操作路径”参考。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