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五年来,浙江经济总量连续跨越7万亿、8万亿、9万亿。五年间,浙江先行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成功举办杭州第19届亚运会、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杭州西站等重大基础设施陆续建成,杭州“六小龙”等一批创新型企业接连涌现,《黑神话:悟空》成为全球现象级“爆款”……
星光璀璨夺目耀眼,凡人微光直抵人心。之江潮涌的每个高光瞬间,皆由万千星火汇聚而成。“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浙江在线推出特别策划《微观浙江·我眼中的“十四五”》,把目光望向我们的身边人,讲述我们的身边事,勾勒五年来的焕新与蝶变。
丁锡端领到营业执照 富阳区市场监管局供图
“十四五”成绩单
截至2024年,浙江在册经营主体总量达1095.17万户,在浙江,“六人行必有一老板”。聚焦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浙江实施“民营经济32条”,深化信用浙江建设,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全国工商联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浙江连续4年排名第一。民营经济“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连续27年全国第一。
浙江在线10月2日讯(记者 李心怡)“盼了多年,终于保住了老牌子!”前阵子,杭州市富阳区政务中心大厅里,丁锡端手捧一张崭新的营业执照难掩激动。
丁锡端创于1989年的“富春江仪表厂”手握9项专利,曾为“神舟”系列飞船风洞试验提供部件,是行业内的“老字号”。然而,30多年来,因一直属于个人独资企业,仪表厂在融资、投标等方面受限,发展步履缓慢。“就像穿着草鞋跑马拉松,再能跑,也跑不过穿跑鞋的。”他感慨。
丁锡端的烦恼,正是浙江727.84万户个体工商户“成长困境”的缩影。
为破解这一难题,“十四五”期间,浙江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为牵引,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2023年,省市场监管局等14部门联合出台《浙江省大力促进个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2024年1月15日,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率先在全国明确“直接变更”转型路径;2025年3月,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高效办成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一件事”工作方案》……一系列政策环环相扣,以“个转企一件事”等多项突破性细则,为个体工商户开辟了从“小船”到“巨轮”的成长通道。
早在多年前,丁锡端就动了转型升级的念头,想把工厂转为有限公司。可当时的政策如同一道高墙,“要想‘个转企’,只能先注销原来的个体工商户,再注册新的企业。这也意味着,几十年积累的客户信任、行业资质,甚至‘富春江’这块金字招牌都可能在一纸注销付诸东流。”丁锡端很是发愁。
转机,发生在“十四五”期间。随着浙江不断出台支持转型升级政策,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可通过变更登记直接转型为有限公司,且保留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成立时间、名称字号和相关行政许可。一条清晰的“成长通道”,终于被打通。
顺理成章地,丁锡端的“杭州富阳富春江仪表厂”在今年正式更名为“杭州富春江仪表科技有限公司”。“36年的商誉保留了,经营要素也能无缝延续下来,真要感谢政府为我们创造这么好的条件。”丁锡端说,“现在我们可以轻装上阵,去接更大的订单,谈更远的合作。”
“十四五”以来,浙江推动商事制度改革走向深水区。从“先注销、后设立”到“直接变更”,从“多头跑”到“一件事一次办”,从“单打独斗”到“全链条服务”……一场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的改革持续推进。如今,全省自主“个转企”每年在2万家以上,办理时限从7个工作日缩短至半小时,办事环节和材料精简75%。
“我们不仅要‘管理’好个体户,更要当好个体户的‘陪跑员’和‘服务员’。”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为精准助力个体工商户发展,浙江还根据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规模、行业特点和发展阶段,建立“生存型”“成长型”“发展型”分型标准,针对不同类型主体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目前,全省已认定“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1.56万户。
去年,全省开展“大企帮小店”专项行动,“大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有优势,“小个体”无缝贴近市场、直接服务百姓千家万户,将两者优势相结合,结对开展技术、资金、金融、法律等帮扶。到2027年底,浙江计划推动1000家知名企业与10万户个体工商户结对帮扶。
从丁锡端手中那张薄薄的营业执照,到浙江全省“个转企”动态培育库的建立;从一个老字号的成功延续,到千千万万个体工商户的转型突围,浙江的民营经济,正在迎来一个更加宽广、更有温度的“春天”。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