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上虞加快构建科研成果转化链条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更快更安全

字体:
—2025—
10/18
14:56:15
2025-10-18 14:56:15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陈卓妤 通讯员 陶文杰

浙江在线10月18日讯(记者 陈卓妤 通讯员 陶文杰)近日,国内首条百吨级半导体KrF光刻胶树脂高自动化柔性/量产双产线在绍兴上虞建成。从曾经的行业追随者,到如今国产化的领航者,这条由八亿时空浙江时光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投建的生产线,正是绍兴市上虞区加速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鲜活注脚。

上虞区实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轮驱动,打造“研发-概念验证-中试-产业化”的成果转化链条,加速推动科研成果向新质生产力高效转化。今年以来,该区持续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扩面提质,鼓励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研发活动,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3家。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形式开展项目联合攻关,推荐申报市级科技计划37项,推动校企共建创新联合体、联合实验室等平台载体,17名“科技副总”“产业教授”实现校企跨界任职,让创新基因渗透到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在“科创+产业”的双向赋能下,更多科技成果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今年,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开启上虞区与天津大学的二轮迭代合作,列入省“尖兵”“领雁”项目两项。天大结晶团队为浙江金科日化原料有限公司过碳酸钠等主要产品开发结晶新工艺,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同时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为企业新增销售收入7000余万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虞工业元宇宙成果池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先用后转”成果池,以“先测试、后付费”的模式创新,降低合作风险、提升成果转化成功率。

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 受访者供图

截至目前,上虞已建立的11所大学研究院,依托自身科研力量和资源,结合上虞产业发展实际,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开展积极探索,累计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14项,申请发明专利741项,与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17个,成功创建省级众创空间5家,孵化科技型企业超百家,与企业签订合作项目630余个。

科技成果要“转得好”,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生态。上虞区迭代完善产学研合作、科技奖、科技成果登记等全过程政策支持,先行先试中试保险业务,探索中试“保贷联动”模式,配套出台保险补偿政策,推动成果转化风险减量,全省首个中试保单成功落地,为科技成果转化牢牢系上“安全带”。目前,上虞全区已建成超10万平方米科技创业孵化空间,超350名科创客在这里扬帆起航,一个个创新种子破土而出。

上虞区科技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搭建研发孵化、成果转化、人才集聚、产业赋能等功能平台,整合“政产学研金服用”全要素资源,为构建“科创引领、产业跃迁”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供科技硬核支撑。

图为国科中试基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科创责任编辑:蒋旭辉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近日,国内首条百吨级半导体KrF光刻胶树脂高自动化柔性/量产双产线在绍兴上虞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