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子30年的梁爸爸终于找到儿子梁志辉了!10月28日,江西赣州的梁爸爸将网名从“寻儿梁志辉”改成了“梁志辉爸爸成功上岸”,简单“上岸”俩字,背后是一个父亲长达30年的、耗尽一切的跋涉。
1995年,2岁8个月的梁志辉在福建厦门被拐。自那以后,梁爸爸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写,他的生活只剩下了一件事,寻找儿子。
他放下了工作,变卖了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背起一个装满寻人启事的背包,便踏上了这条望不到尽头的路。他的身影永远出现在人流量最大的地方——火车站、地铁口,甚至是喧闹的演唱会门口。尽管承受过无数次的冷眼、拒绝甚至驱赶,他也从未停下脚步。30年,他走遍全国23个省份、200多座城市,穿破了40多双鞋,累计行程超过60万公里。从青丝到白发,他花光了所有,却从未花光过希望。
直到最近,警方利用AI大模型通过人脸识别找到了梁志辉,梁爸爸30年的煎熬,终于找到了终点。
最让人破防的是,谈及即将到来的重逢,这位爸爸说:“这30年,所有的积蓄都花在寻亲路上了,没钱买新房,只能把家里的旧房重新刷一下墙,让儿子回来有一个新的环境。”一句“刷一下墙”,藏着一个父亲多少未能言说的愧疚和最深沉的爱。
梁爸爸的故事之所以能迎来团圆,现代技术,尤其是DNA数据库和AI比对,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与30年前相比,我国已建立了完善的打拐DNA数据库,失散家庭只需要采集血样录入,一旦匹配成功,即使相隔数十年,也有望实现团圆。
一个“梁爸爸”上岸了,但还有很多个家庭仍在苦苦寻找。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止于事后的补救和艰难的团圆,更要筑牢防护的墙,绷紧法律的弦,只有让铤而走险的拐卖者和制造需求的购买者,都付出沉重的、对等的法律代价,才能形成足够的震慑,从根子上压缩犯罪的生存空间。
愿“天下无拐”不再是一个愿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身边平安长大,也愿梁爸爸的“上岸”,能照亮更多仍在寻亲路上的家庭,更愿那份“花光所有却未花光希望”的信念,能支撑他们早一天结束漂泊,找到回家的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