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30日讯(记者 汪雨晨 通讯员 邵汉星)10月30日,“数字赋能城市管理 建设便捷高效智慧城市”新闻发布会在杭州举行,介绍了杭州20年来在数字赋能城市管理上的成果,以及下一步建设便捷高效智慧城市的重点思路。20年来,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城市管理)部门不断探索实践,推动城市管理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发展。

发布会现场 记者 汪雨晨 摄
先行示范,创新数字城管“杭州模式”
数字城管是运用信息技术,对城市管理中的部件问题和事件问题进行发现、上报、派遣、处置、核查的智能化管理体系。杭州作为全国首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于2006年3月建成数字城管并上线运行,同年8月,成为全国首个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验收的城市级试点平台。经过持续细化完善,数字城管的部件事件分类,从最初的158类拓展至目前的309类,覆盖面积由运行之初的192平方公里拓展至目前的806.65平方公里。
早在2006年,杭州就在国内率先出台《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立案结案规范》地方标准,并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升级为国家标准,现已陆续主编或参编行业标准、地方标准19部,成为全国标准范本。2008年,杭州出台了全国首部数字化城市管理领域的地方政府规章《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开创全国数字城管立法先河。
目前,杭州已经构建起“一级监督、两级指挥、属地管理、按责处置”工作体系,形成市、区、街、社四级共计2498家城市管理协同矩阵。截至今年9月底,杭州数字城管累计发现交办问题3895.37万件,解决3852.52万件,问题及时解决率从运行之初的26.7%提升至目前的98.9%。
管用实用,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自2019年12月起,杭州创新数字治理模式,在数字城管基础上升级打造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形成7个应用系统和3个后台支撑系统的总体架构。2023年6月,该平台成为全国首批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组验收的城市平台。
杭州重点拓展行业应用场景,深化市政设施、轨道公用、环卫固废、综合执法等行业应用,并在平台中集成应用。其中,杭州着力打造了“全市一个停车场”,率先搭建全国首个城市级停车系统,接入停车场库6392个、停车泊位184万余个,累计服务超4亿次;首创户外电子屏联网、联播、联控“三联”平台,接入电子屏342块;推行城市照明“一把闸刀”管控,布设1万余套控制终端,实现路灯和景观灯智能调度运行。
此外,杭州进一步优化“贴心城管”应用,集成“先离场后付费”、便民服务点查询、商业外摆申请、犬证办理等17个在线服务事项,实现民生事项“掌上办”、民生服务“掌上享”,目前注册市民164万余人,响应市民服务需求超1.5亿次。打造城市治理有奖举报平台,聚焦危害公共安全、侵害公众利益、损害公共环境的“三公”问题,累计收到有效举报163.5万余件,参与人数达21.66万余人。
迭代升级,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面对新形势,依托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杭州聚焦城市侧安全运行、高效运营,升级打造“眼睛亮、头脑灵、手脚敏、可生成、会进化”的城管领域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

杭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图片源自杭州城管
该平台汇集了城市运行全量数据,采用“政府搭平台,企业接数据”模式,加强与各城区及城投、地铁等城市运营单位的紧密协同,归集水、气、路、桥、隧、垃圾、照明、地铁运营期保护区等城市“生命线”动态数据9.7亿条,全面监测城市基础设施的“心跳”与“脉搏”。平台还将城市照明、燃气监测、河道水质水位等领域的34.1万个物联感知设备统一接入平台,构建起涵盖地下、地面、立面、空中的立体化智能感知网络,对风险进行全天候自动识别与监测,推动隐患发现从“事后追溯”变为“事中感知”甚至“事前预测”。

智能巡检 图片源自杭州城管
目前,平台已形成“重点监测+分级预警+闭环处置”的机制,截至目前,共处置告警事件4068件,有力保障了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接下来,杭州将锚定“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目标任务,持续深化数字城管改革创新。一方面,杭州将加快建设城管AI智能体,围绕城市大脑3.0建设计划,着力开发城管领域AI智能体,实现政策智能问答、数据交互查询等功能。此外,杭州将持续推进“机器补人”工程,重点在数字城管问题采集、环卫保洁等场景推广无人机巡检系统、无人智能环卫车和AI视频分析技术,以科技力量破解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力争到2027年,智能采集设备采集数字城管问题总量占比50%以上,力争到2030年,全市部署不少于100台无人驾驶智慧环卫车。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