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4日讯(记者 汪雨晨)11月4日,浙江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在杭州举行,会上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浙江大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相关情况。
“十四五”是浙江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浙江区域创新能力连续4年保持全国第四,研发投入强度从2020年的2.77%提升到2024年的3.22%、再创新高,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20年的1859.9亿元增长到2901.4亿元、增长56%,为“经济大省挑大梁”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为浙江“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布会现场 记者 汪雨晨 摄
五年来,浙江重大科创平台提质增效,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实现新跨越。国家实验室、国家大科学装置、国际大科学计划均实现“零”的突破,全国重点实验室跃升至38家,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质效提升,280家全省重点实验室重组认定,107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覆盖11个设区市,科创平台基地类别精减三分之一,实现科创平台优化整合和规范建设。
五年来,浙江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有力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新成效。浙江坚持“国家战略、浙江所需”,强化新质生产力导向,与国家基金委联合设立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规模全国第1,重塑形成四大省科技计划(重大科技计划、基础研究计划、重点行业领域科技计划、省地协同项目),推行“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平台答题、车间验题、市场评价”协同攻关机制,布局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重大科技专项,取得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通义千问Qwen3、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等标志性成果。同时,浙江切实强化科技惠民,在农业新品种选育、医疗卫生、绿色低碳、公共安全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五年来,浙江企业创新能力加快提升,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迈上新台阶。目前,浙江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4万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67家,数量均居全国第3,涌现出DeepSeek、宇树科技等一批高速成长型科创企业,形成了“5个百分之八九十”格局,也就是企业研发投入、研发人员、研发机构、承担科技项目、授权专利均占全省80%-9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比2020年提高7.2个百分点。构建以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为载体、科技金融为保障、科技服务为支撑的“三位一体”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体系,科技成果“先用后转”做法被写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
五年来,浙江科技人才活力充分迸发,各类人才向往的科创高地构筑新优势。中欧人才交流与创新合作中心加快建设,研发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达2.7%、全国第3。深化人才有序流动改革,完善“校(院)企”双聘、“科技副总”“产业教授”选派等机制,人才“企业认定、政府认账”、“组团式”科技援疆等经验全国推广。
五年来,浙江科技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开放创新生态环境呈现新气象。浙江坚持“创新生态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日益完善。设立运行省委科技委,率先建立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机制,形成“统筹+协同”的科技领导管理体制。牢固树立“没有大投入就没有大产出”理念,构建涵盖人才引育、科研平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等全口径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开放环境,落地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研究中心、金砖国家深海资源国际研究中心和中国-阿拉伯国家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3个重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长三角三省一市首次协同立法并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9个城市入选全国创新能力百强榜、全国第三,杭州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第13位、创历史新高,宁波连续7年蝉联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城。
下一步,浙江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决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为主要支撑,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关键路径,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变量,迭代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强劲的科技创新动能,成为科技强国的战略支点。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