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五场新闻发布会 受访者供图
浙江在线11月11日讯(记者 祝依凡)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十四五”期间,浙江交通强国建设交出亮眼答卷——11月11日,记者从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浙江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五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浙江扎实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工程,综合交通发展实现了突破性进展、整体性跃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交通投资屡创历史新高,去年首破4000亿元大关,预计“十四五”期间总额达1.8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34%。
具体来看,浙江建设交通强省和世界一流强港呈现五大亮点。
综合交通网络越织越密
要发展,先修路。路,是百姓出行、货物流动的基础。
发布会上,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蔡洪分享了一组数据,“这五年,全省‘六纵六横’综合运输通道加速成型,省域、市域、城区3个‘1小时交通圈’人口覆盖率超98%。”
从具体出行方式来看,“说走就走”的公路自驾已经成为浙江群众首选的出行方式,占总出行量的81%。
方便的自驾出行离不开通达的公路网络。截至2024年底,浙江全省公路里程达12.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615公里,实现“县县通”,省际接口增至23个,10万人口以上城镇通达率提升至87%。

杭州东站 图源:铁路杭州站
若是想要出远门,乘坐铁路是性价比首选。目前,全省铁路网总里程达4059公里,其中高铁2191公里,实现铁路陆域“市市通”。“轨道上的长三角”正在加速成型,省发改委二级巡视员叶建军在会上介绍,“到‘十四五’末,我省与沪苏皖的省际轨道接口,从‘十三五’末的7个增加到13个(含在建),形成了多层次、多方向的互联互通格局。”
浙江人在家门口乘坐飞机,不再是梦。五年来,浙江新增嘉兴、丽水2座运输机场,总数达9个,保障能力较“十三五”末提升将近50%。基本实现航空服务省域全覆盖,杭甬温三大空港枢纽全部通达轨道交通。
交通物流动脉更加通畅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支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有助于促进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货物怎么“走”才最方便、最划算?浙江坚持海陆空一体、软硬件并重,统筹布局“枢纽+通道+网络”,加快构建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
水运是成本最低的选择。据测算,水运的成本是铁路运输成本的一半,公路运输成本的五分之一,航空运输成本的5%。而浙江拥有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新增31个、总数达296个,居全国第三,内河四级及以上航道1781公里(三级及以上航道539公里),实现所有地市“通江达海”。

宁波舟山港 图源:浙江海港
其中,浙江全力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宁波舟山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持续稳居全球第一、第三,国际航运中心指数跻身全球第七,国际航线增至256条。
空运则凭借着速度快、效率高的优势,吸引了大量跨境电商。五年来,浙江深入推进民航强省建设,年货邮吞吐量突破100万吨,居全国第四。“全省全年预计完成跨境电商货量20万吨、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有望达到35万吨,跨境电商货物已成为浙江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新的强劲增长点。”省机场集团副总经理冯建寒介绍。
浙江出发的中欧班列已经走过了十余个年头,钢铁驼队走出了中欧贸易往来的新篇章。“十四五”期间,浙江成功获批全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推进金华铁路枢纽扩容等重大项目,浙江中欧班列(义新欧)辐射欧亚大陆50多个国家、160多个城市,年开行量达2619列,居全国第五。
交通新质生产力创新涌动
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浙江交通正通过融入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发展新兴产业推动行业变革,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综合交通产业总产出达3.4万亿元,增加值9000亿元、占GDP达10%。
全面建设数字交通,交通大脑汇聚数据超3千亿条,打造“浙运安”“浙闸通”“浙路品质”“浙路救援”等一批管用好用的重点应用,入选全国首批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区域。
积极培育低空经济,争创国家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开展省级“先飞区”试点,全面布局无人机公共起降场等低空新基建,因地制宜拓展“低空+”物流、公共服务、旅游等场景。
浙江有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新能源公交、出租车(网约车)占比超90%,淘汰老旧营运货车4.6万辆,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6%。
交通服务为共同富裕筑基
“过去五年,我们紧扣缩小‘三大差距’,扎实办好一批民生实事,交通服务共同富裕展现新担当。”蔡洪说。
从地理条件来看,浙江陆域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的说法。同时,浙江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2878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在这样的背景下,交通如何助力山区海岛群众出行成了促进城乡共富的首要问题。
过去五年,浙江聚焦山区海岛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工杭淳开、甬舟复线、甬金衢上、义龙庆高速等民生工程。山区公交的“固定班次+预约响应”模式和“微枢纽”组织模式逐步推广,偏远乡村“乘车贵、等车久”等问题得到了大幅缓解。
在浙江农村,村民的日子过得好不好,看路就知道。浙江率先建设“四好农村路”2.0版,新改建农村公路超1万公里,实现91%乡镇通达三级以上公路、88%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超90%,比“十三五”期间提升了24%。客货邮融合覆盖80%以上县级行政区,偏远山区平均快递成本明显下降。
另外,聚焦重点群体保障,浙江加大货车、网约车司机等关爱力度,成立全国首个货车司机服务联盟,汇聚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主体等多方力量,为货车司机提供全方位服务关怀。从“高速拖车免费”到“提供驾驶证即可用餐打折”,从建设“司机之家”到推出“卡友健康驿站”,浙江高速的服务清单上,写满了对货车司机们的关切,也广泛赢得货车司机的认可和点赞。
交通治理能力大幅提升
安全是交通发展的底线,也是基础。过去五年,浙江直面问题挑战,有力维护行业稳定健康发展,交通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
强化法治交通建设,出台《浙江省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修订《浙江省道路运输条例》,深入推进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基层执法站所规范化率达100%,非现场执法占比达55%、领跑全国,获评“信用交通省”建设典型省份。
优化行业管理质效,扎实推进交通投融资、招投标治理、路网运行管理等重点改革,“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落实,“网上办”“掌上办”“跨省通办”“多证合一”等服务模式不断完善。
筑牢平安交通防线,强力推进“两客一危一货”、水上交通、在建工程、铁路沿线安全环境等重点整治,行业亡人事故数、死亡人数大幅下降,较大等级事故数下降25%,重特大事故“零发生”。
接下来,浙江将锚定基本建成现代化高水平交通强省的总目标,继续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培育交通新质生产力,增强海陆空辐射能级,打造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实现高品质一体化服务,建设韧性交通。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