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央媒看浙江 正文
这片大地,充满生机
2021年05月16日 18:04:51 来源: 光明日报

  杭州市拱墅区西湖文化广场旧照。杭州市拱墅区委宣传部供图/光明图片

  现在的杭州市拱墅区西湖文化广场。杭州市拱墅区委宣传部供图/光明图片

  这片大地,充满生机

  【记者手记】

  在去安吉余村的途中,平坦的道路、满眼的绿色,让人恍惚以为不是去农村,而是去另一个城市。缓缓行至余村的地标性物体——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字的大石头前,联想起余村这十多年的变化,对这句话的理解更为深刻。

  过去的余村,靠山吃山,开山采矿、烧石灰、做水泥,整个村子都是“灰头土脸”。2002年起,余村下决心关停矿山、水泥厂。缺少了收入来源,村民怎么办?村民潘春林过去就在村里的矿山采矿,矿山关停后失业。好在他没有放弃,借钱改造家里的房子,开始办餐饮。没想到,随着生态环境改善,游客越来越多,农家乐生意越做越大。在采访的过程中,潘春林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消失过,那是真正地发自内心的满意和富足。

  从安吉天荒坪镇文化站站长岗位上退休的李俊贤,用30多年的剪报习惯见证了余村30年的发展,内容包括绿色发展的重要报道、余村变迁的点点滴滴……剪报笔记本仿佛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沉甸甸的,那是历史的重量,也是发展的重量。

  田园鲁家村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受益者。在确立了发展家庭农场的想法后,村党支部书记朱仁斌带着PPT四处招商引资,吸引有意向的人来投资。朱仁斌甚至被称为“PPT书记”。当时的他没想到,现在的鲁家村早已不需要四处吆喝吸引投资,而是可以筛选想要来投资的项目。坐着小火车穿行在各个家庭农场,路边咖啡厅、多肉养殖棚、风格各异的民宿酒店……交相掩映在绿水青山之中,美不胜收。

  在浙江,“住城市不如去农村”名副其实。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城一风光。今天的浙江,不仅完美呈现全域大花园格局,而且各处生机盎然,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

  作家徐迟曾用“六十六个水晶晶”来赞美自己的故乡南浔,到了南浔就会发现,水晶晶南浔恰到好处。中国丝绸文化、蚕桑文化、渔文化和湖笔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作为湖州“开放东大门、创业新高地”,水晶晶南浔正在被重塑,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示范样本是南浔的新目标。

  在宁波市镇海中学和北仑区霞浦党章学堂,红色的力量鼓舞人心。镇海中学里的红色历史遗址随处可见,学生在学校里就能接受直观的党史教育,赓续红色传统。北仑党章学堂重点展示张人亚同志的革命历程、张人亚家庭共同守护珍贵文献的红色事迹、北仑区委传承张人亚精神的当代作为等内容。这两地十分巧合的联结之处在于,保存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的张人亚就是镇海中学的第一届校友。这样的红色精神不仅激励着年轻的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更激励着北仑霞浦街道的人民把红色力量注入日常生活的建设之中,让环境更美,让生活更多彩。

  一路走来,浙江的生机和活力令人瞩目,这是一片发展的大地,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大地!

  20世纪90年代湖州市南太湖小梅口旧貌。湖州市委宣传部供图/光明图片

  今日的湖州市南太湖新区小梅口渔人码头。项飞摄/光明图片

  让科技报国“基因”在助农中代代传承

  讲述人: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袁超男

  【青年学子说】

  小时候,爸爸问我:“囡儿长大了想做什么呀?”我骄傲地仰着头回答:“科学家!”

  相信很多人在童年时都会有一个想当“科学家”的志向,而我非常幸运地与“科学家”有了交集。2018年,在我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场“院士沙龙”上,一位80高龄的老先生将他的科研故事娓娓道来:“我的初心是要在生物化学事业上,对人类对国家做一些事情,要有所贡献。现在回忆往事的时候,我觉得好像人生也过得值了,发挥了我的作用了。”这位长者就是我国生物化工学科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寅初。

  与沈院士面对面交流后,小时候的那句“长大了我想做科学家”在一瞬间从我的心里破土而出,“科技报国”——这四个原本遥远的字眼跳跃在我眼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靠一代代人艰辛探索、接力奋斗。我也希望可以像沈院士一样,在耄耋之年能向下一代讲述自己的科研故事。

  读研期间,我跟随浙工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导师们学习如何搞科研。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工大精神,看到了“攻关核心、成果转化、利国惠民”的报国初心,更看到一代又一代老中青党员传承于骨髓中的红色基因。

  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是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有一年暑假,我在浙江衢州社会实践,看到老乡们因柑橘滞销愁苦落泪。“为什么不让你的专业发挥作用,科技助农呢?”在浙工大导师们的鼓励下,我主动申请加入《低值、残次果蔬生物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等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倾心于将柑橘全果综合利用技术向实际应用转化。在无数次的失败后,我们在滞销柑橘皮中成功提取出功能性果胶低聚糖,为解决乡镇果蔬废渣处理难、绿色种植难、常温保鲜难这三大难题提供了变“渣”为“宝”的再生机制。

  “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子的殷殷嘱托更加激励着我科技报国,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新疆石河子推广果蔬保鲜技术时,一名新疆老乡握着我的手深情地说:“姑娘啊,你们的技术太实在了!我们的果子卖得更多了,钱包也鼓了!你们一定要常回新疆,我这儿的桃子管够!”助农带给我幸福感与成就感,原来科技真的可以造福一方人。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我要坚定地践行老一辈科学家科技报国的初心,让这份科研基因在助农中“扩增”“转录”和“翻译”,代代传承,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脚踏实地,在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

  知识分子党员风采

  蒋风,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生,浙江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国际格林奖获得者兼评委,亚洲儿童文学学会共同会长。

  他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拓荒者,开辟了儿童文学史上诸多“第一”: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儿童文学研究所,招收了中国第一个儿童文学硕士研究生,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国际儿童文学馆,撰写了新中国第一部《儿童文学概论》、第一部《儿童文学史》,主编了“五四”以来第一部容量最大、最系统的《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理论卷》。他是我国首个国际格林奖获得者,也是该奖项9位国际评委中唯一的华人评委。

  他离休后牵头创建了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免费招收、培养了600多位非学历儿童文学研究生。耄耋之年,他仍笔耕不辍,完成《世界儿童文学事典》修订版。他出资设立“蒋风儿童文学馆”“儿童文学理论奖”,推动中国儿童文学事业的发展。

  姚玉峰,男,汉族,中共党员,1962年生,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创新项目首席科学家。

  他曾赴日留学,取得三项国际眼科前沿重要成果,婉拒国外盛情挽留,毅然回国,从只身一人做起、白手起家,创建了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眼科学科,独创“姚氏法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被编入美国眼科教科书。

  他连续11年举办国家级角膜病学习班,累计培训全国四分之一的眼科医生,为30多万眼科患者诊治,给3万多病人手术送上光明,并给超高龄的黄旭华院士和“老阿姨”龚全珍实施高难度眼科手术,使他们重获光明。

  田宁,男,汉族,中共党员,1977年生,现任盘石集团董事局主席,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商会副会长、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副会长。

  他是时代的弄潮儿,传承浙商的拼搏进取精神,读大三时创办公司,成为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典范。他带领团队打造了“盘石全球数字经济平台”,在近30个国家设立了子分公司。

  他热心慈善公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向浙江光彩事业促进会捐赠3000万元。情系乡村振兴,他所在的盘石集团和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结对帮扶。

  作为新锐浙商,他胸怀赋能全球数字经济的远大目标,成为青年创业者中的优秀代表。

标签: 责任编辑: 陈丽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