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浙江国有企业"两学一做"系列报道
党旗飘扬在异国他乡 浙江国企援建非洲记事
2016年11月24日 16:59:20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11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陈健 通讯员/陈友海)在浙江交工走出去的队伍中,“非洲兵团”是极耀眼的一支,而在“非洲兵团”中,鲍英儒又是极耀眼的一个。8年前,25岁的他,带着青春特有的冲劲,跟随省交工最早的开拓者来到这个万里之外的国度,8年后,他已成长为一名敢做敢当、有勇有为、凡事身先士卒的优秀项目经理。不但自己遇土生根、迎风成长,而且让党旗在异国他乡高高飘扬。

  勇敢:急难险重前 他说“我先来”

  2008年刚到非洲建设刚果(布)2号路一期工程建设蒙比利大桥时,鲍英儒还只是个测量科主任,在国内测量虽辛苦,并不算难,但这个项目里,测量却成了“生死攸关”的工作,所谓“生死攸关”,不仅因为测量环境的险恶,更因为测量对整个项目推进的重要。

  蒙比利河流域两侧都是一两米深的水网沼泽,路线中还有一段13公里的原始沼泽森林。如何完成该段道路的测量清表及施工便道?成了项目推进的关键卡点。否则项目完成将成一纸空谈。可是在危机四伏的原始森林搞测量,对于初来乍到的中国建设者谈何容易?

  鲍英儒第一个站出来:“我先来”。整整两个月,他把自己扔进了那一望无垠的原始森林里,在这样的森林,人是毫无方向感的,抬头是五六十米高的参天大树,低头是各种灌木、丛林,丛林里有什么,根本不敢想像……只能借助测量仪器定位。

  有一次,鲍英儒正在用全站仪给挖机推土机等机械定向指挥,突然,一条碗口粗、六七米长的蟒蛇蹿出来,红着眼睛对着鲍英儒丝丝吐着信子,眼看就要冲向他,鲍英儒想后退两腿却不听使唤,说时迟,那时快,幸好旁边的挖机手精准地用挖机按住了蛇头……

  除了毒蛇,还有鳄鱼,野象、野牛、猩猩……除了猛兽,还有蚊虫,这种无孔不入的一盯就可能生疟疾的蚊子,让人再热也得把整个身体都包得严严实实,武装到眼睛才敢出门。否则,一不小心,整个头脸就会变成马蜂窝,密密麻麻都是比苍蝇还大的蚊子。

  除了虫蛇猛兽,车被水淹、迷失在没有手机信号的原始森林也是常事。所以在非洲项目,每天晚上点名是头等重要的事,如果到了晚上8点,还有早上出去测量的队伍没回营地,项目部就会派出重型装载车前往救援。这种救援几乎每天都有。

  整整两个月,鲍英儒凭着惊人的毅力与勇气,冒着生命的危险,克服了肆虐的蚊子,阴险的鳄鱼,莽撞的野象、野牛、猩猩,在那暗无天日的密林里完成了清表、测量,为后续的人员设备进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主路的施工攻下了最难的一个关卡。

  创新:属地化管理 增加非洲当地就业

  勇气固然可嘉,但陌生的异国做项目,光有勇气还不够。鲍英儒喜欢说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从2008年初入非洲,到现在8年过去,他已经历经多个项目,轨迹从刚果(布)延伸到尼日尔。不断扩展的除了轨迹,更是他的内心。

  现在他是尼日尔马拉迪106KM项目和马拉迪城区道路项目经理。作为项目带头人,除了管好项目,他还注重开拓创新,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实行“属地化管理”。

  他负责的尼日尔马拉迪106KM项目就是浙江交工第一个试行属地化管理的海外项目:整个项目只有40多个中国人,却有400个本地人,基本是1个中国人管10个当地人。这可是了不起的创新。通过“以黑治黑”来降低成本、规避风险,提高质量、效益和形象。

  在之前的海外项目,无论管理人员还是工人都以中国人为主,高峰期一个项目中国人可能达到400多人,像立模板、开机械这类技术工都由中国带去,当地人只做些搬工具之类的劳力活。造成的问题,一是用工成本太高,同样的中国工人用工成本是当地工人的10倍,二是中国工人规模太大,增加了潜在的安全风险,同时也不利于融入当地,增加当地就业。

  “属地化管理”的过程其实挑战重重。但鲍英儒都是兵来将挡、迎难而上。刚进入尼日尔时,因为文化差异大,不熟悉当地的国情和法律,项目推进一度非常被动。曾是法属殖民地的尼日尔虽然经济发展落后,但法治意识极强,各项劳动福利完善,刚开始的6个月,接连不断的停工让项目部苦不堪言。

  意识到问题所在的鲍英儒赶紧请来当地的法律专家给项目部授课,同时自己和中方管理人员都开始在翻译地帮助下啃起厚厚的法律书籍,尤其相关的劳动法、合同纠纷等条款更要求熟记于心,即使再忙再累,他也要每天抽时间学习法律知识,并在第一时间完善细化了项目部的劳动合同。最终在进场6个月后终结了停工问题。同时大批地招收本地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最终班组长及以下工人全部实现本地化。“以黑治黑有很多好处,起码语言沟通不成问题,同时工人基本由班组长自己挑选,管理起来也顺畅。”

  针对市场竞争的错综复杂、职工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企业面临的形势任务,鲍英儒积极探索工作的新思路、好方法,深耕细作,确保了海外项目施工建设的有序推进,为浙江交工集团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这种理念和做法,也在省交工其他“两外”项目推广交流。

  担当:就算孤身在外 也不能让党旗褪色

  建设如打仗,现场如战场,急难险重的任务前,年轻的鲍英儒更显示了责任大于一切的担当。在浙江交工刚从总包单位接手马拉迪106KM项目时,合同工期已过一半,但整个工程实际仅完成了合同总量的6%。工期特别紧,任务特别重。

  为了在规定工期内保质保量完成项目,鲍英儒立即召开项目部领导班子会议,详细阐明了106KM项目的实际情况,经过项目班子成员集体研究最终决定,项目部即日起开启夜间施工,打响“赶工期、抓进度”的百日攻坚战。

  鲍英儒作为项目经理自然要率先垂范,和党员们带领全体在尼员工一起排夜班,盯现场,开创了交工集团海外项目经理带头值夜班的先例。项目部43名交工人在他的领导下紧紧拧成一股绳,上下一心、全员参与,认认真真执行两人一组排班制,从晚上7点至凌晨,每个人都坚守在施工现场,在黄沙漫天的深夜里,在推土机的轰鸣中,抓好现场的指挥和监督。

  而马拉迪市政阅兵项目路段,更是考验交工人的政治任务。该段是尼日尔总统2015年度国庆阅兵的主要场地之一,项目部在短短65天时间里完成了四五个月的工程量:包括土方填挖35000方、人行道路缘石铺设47公里、人行道砖烧制和铺设156万块、沥青混凝土摊铺5400余方和路灯安装302盏……被当地人称为“奇迹”,并称赞中国人是神奇的“化妆师”。阅兵结束后,尼日尔总统高度赞扬了项目部,并颁发了“骑士勋章”。这骄人成绩充分展示了浙江交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合作”的“铁军”精神。

  当问及是什么在支撑他,鲍英儒心若磐石:“是公司的信任,是身上的担子!为什么坚持,想一想当初,就算孤身在外,也不能让党旗褪色!”作为一名党员,尤其是今年学习教育活动以来,学习的党章和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成为他们一起坚守的动力。

标签: 援建非洲;两学一做;浙江交工集团 责任编辑: 陈健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