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一张全家福:用影像记录亲情满满
2017年01月26日 06:37:53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来诚 翁浩浩

  浙江在线1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来诚 翁浩浩 见习记者 罗亚妮 县委报道组 洪建坚 张肖斌 通讯员 应芳露 张渊洋)

  编者按:

  可曾记得,那年今朝,我们穿着节日盛装,带着相互祝福,一大家子走进照相馆或坐在家门口,伴随着摄影师的热情招呼和一声声会心的“茄子”,相机清脆的咔嚓声响起,于是一瞬定格,从此珍藏。

  相信所有人对于全家福的情感和记忆是相通的。它记录了一个家庭所有成员的此刻影像,留下了老人慈祥的面孔,留下了我们当年的风发,留下了孩子们幸福的微笑。对于强调团圆、和谐的中国人来说,一张全家福,就是定格了家庭成员的永恒大团圆,以及很多随着时间流逝但值得珍藏的美好回忆,意义非同寻常。

  无论时光流转,岁月变换,每个人始终对家的温馨孜孜以求,也通过全家福,把每一个家庭成员值得珍藏一生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

  1月10日到2月12日,省文明办、浙江日报联合推出新春“家书抵万金”“最美全家福”活动。就让我们来看看通过这次活动征集而来的全家福照片,听一听这些家庭背后的真情故事。

zjrb2017012600011v02b002.jpg

  王雪娟(后排中间)的全家福。

  台州王雪娟家庭——

  给留守儿童一个温馨的家

  这是2017年1月初的一天下午,天气有些阴冷,位于仙居县下各镇路北村的王雪娟家里却是一片欢声笑语。在这个狭小而闭塞的院落里,20多个孩子簇拥在“妈妈”王雪娟身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面对摄影师的镜头,整齐而大声地喊:“我爱我的东篱之家!”

  孩子们口中的东篱之家,正是他们身后的这间小屋。小屋的主人王雪娟是仙居县一位普通妇女,也是许多留守儿童口中的“王妈妈”。2016年12月,王雪娟家庭获得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成为台州唯一获此殊荣的代表。

  聊起自己的家,王雪娟总会聊到出生成长的家庭。那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兄弟姐妹7个,她排行第六。在她的记忆里,母亲是个热心肠的人,即使日子过得紧巴巴,也经常把家里的粮食拿出来分给村子里的寡妇,老实巴交的父亲也总教育他们要做个善良的人。父母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了王雪娟。

  多年后,因为自己的一些疏忽,王雪娟的小家却经历了一些不完美。“儿子十几岁的时候,我在外务工,导致母子关系越来越淡,儿子的成绩也越来越差。”错过了儿子成长期的王雪娟非常后悔,这件事情也让她意识到母爱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思前想后,她决定回到仙居,陪伴孩子。也正是从那时起,王雪娟开始关注村里的留守儿童。

  2011年,王雪娟和家人自费成立了“东篱留守儿童之家”。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她就免费为村里没人照顾的孩子洗衣、做饭、辅导作业。最多时,这里有67个孩子,有的甚至吃住都在这里。正是她的细心和耐心,温暖了这群渴望母爱的孩子。

  很多人不知道,在孩子们欢声笑语的背后,王雪娟默默地流了多少眼泪。对于没有多少收入的王雪娟家庭来说,每年的支出是一笔“巨款”。为了维持东篱之家的正常运转,她的家庭几乎投入了全部的心力,经济状况也捉襟见肘,有时候连儿子的生活费都保证不了。在最艰难的时候,王雪娟也曾想过放弃,“可一看到那些喊我‘王妈妈’的孩子,就怎么也不忍心。”

  令王雪娟感到欣慰的是,家人都很支持她。儿子张宇耀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在杭州工作的机会,回到仙居,和父亲一起,成为了王雪娟坚强的后盾。为了减轻王雪娟的经济负担,张宇耀在工作之余自主创业,把大部分收入都投入到东篱之家的运行中。

  如今,东篱之家已经7岁了。最早受到王雪娟照顾的孩子有的已经上了大学,一到寒暑假,他们就会回来看望王雪娟。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东篱之家,自发地帮助孩子们。

  这些年来,王雪娟忙于照顾东篱之家这个大家庭,没有拍过一张全家福。这次,仙居当地的摄影师来到她家,不仅为她留下了一张珍贵的东篱之家大家庭“全家福”,还为她一家三口和婆婆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家庭“全家福”。

  “这张照片很有意义,了却我多年的心愿。我的‘小家庭’和我的‘大家庭’都在这里,这让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zjrb2017012600011v02b004.jpg

  梁宝迪(右一)的全家福。

  舟山梁宝迪家庭——

  爱是一种心酸的浪漫

  军嫂梁宝迪的家,一直靠守望与思念维系。

  她的每一天,几乎都在照顾公公的日常起居中度过。4年前,年近九旬的公公脑中风,之后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全靠她一人照顾。而身为海军军官的丈夫姜振喜常年出海执行任务,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不在家中。“我在岸上,你在海上”,成为这个家庭的常态。

  1月13日,在外忙碌了数月的丈夫终于回到舟山,这个小家庭得以短暂地团圆。梁宝迪笑称,两个人在一起都有点不习惯了,但笑容却始终挂在她的脸上。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三倍的喜悦与幸福萦绕在这个家庭,无比难得。

  在一些人眼中,选择做一名军嫂,似乎就选择了寂寞、艰辛和不易。17年前,山东姑娘梁宝迪经人介绍与海军士官姜振喜相识,两人一见钟情。作为一名海军军人,姜振喜常年与海为伴、以船为家,经常一出海就是10天半个月,其中的酸甜冷暖,外人并不能体会。

  你在哪,家就在哪。为了跟丈夫更近一点,让这个家更紧密一些,儿子5岁那年,梁宝迪随军到舟山生活。根据部队纪律,即便船只停在港口休整,双方也都不能见面。但梁宝迪觉得,只要知道丈夫回来了,已然满足。面对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她早已养成了习惯——家里无论遇到什么难事,只要丈夫在工作,就从不麻烦他,小到柴米油盐、洗衣做饭,大到孩子入学、照顾老人,都是一人扛着。

  2012年,公公突发脑中风,那天她独自一人将公公从5楼背下,送去医院。几个妯娌都在千里之外的山东老家,梁宝迪就一个人悉心照顾公公。白天,她想方设法为公公烹调可口的家乡饭菜;晚上,又要忙着给儿子辅导功课。刚刚入睡的她还经常被无法控制大小便的公公惊醒,起床帮老人擦洗身体,清洗衣服和床单。忙完之后往往已到第二天凌晨,疲惫的她已无法入睡,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所有这一切,她都默默坚持下来。在她看来,与军人结婚是一种“心酸的浪漫”,爱是快乐的,但更需要的是责任、奉献甚至牺牲。结婚以来,家里所有的大小事情都是梁宝迪一个人担起来,从来没有因为家庭琐事让丈夫请过假。

  梁宝迪说,怀孕的那段日子是最艰难的时光,当时自己有严重的妊娠反应和保胎的心理压力,丈夫却在远海训练,连通个电话都很困难,多亏了邻居和社区的帮助才熬了过来。现在,儿子已经15岁,品学兼优,在妈妈的言传身教下,小伙子还会给爷爷洗澡理发,帮妈妈一起照顾爷爷,懂事且孝顺。有了她的支持,丈夫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并获得“海军优秀士官”等荣誉称号。

  在用心守护家庭的同时,作为军嫂义工艺术团一员,梁宝迪还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敬老院陪伴老人、民工子弟学校看望孩子,她还主动利用自己的特长教社区居民烘焙,把爱播洒到大家庭。

  “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17年来,梁宝迪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军嫂”的含义。2017年春节前,这张难得的全家福照片,是以为记。

zjrb2017012600011v02b003.jpg

  郑金凤(左二)的全家福。

  金华陈艳君家庭——

  百善孝为先,感恩做在前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1月23日,浦江县檀溪镇寺前村,各家都是一片繁忙景象,倒是在村里一年忙到头的妇女主任陈艳君,不像往常那般忙碌,一边拉着儿子挑选穿什么新衣服,一边与坐在一旁乐呵的父亲母亲闲聊,而婆婆正忙着整理围巾,一家子神清气爽。原来,长期在外经商的姐姐一家刚好进村给父亲送年货,难得一大家子都齐整,准备拍张全家福,祈福来年阖家美满。

  今年45岁的陈艳君说,她最敬佩的人是父亲。父亲陈丰才今年72岁,是个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年轻时在村委会工作,而今虽然年事已高,但每个月村里党员活动日都能看到他:清“三河”、美化田园、美丽庭院、垃圾分类等,老人都冲在一线、风雨无阻。不仅如此,陈丰才还是全村公认的多才多艺型“明星”——拉起二胡温婉动人,敲起锣鼓热情洋溢,滚起地龙有板有眼,镇里村里的各种宣传活动总少不了他的份。陈家的家训是:百善孝为先,感恩做在前。这些年,他一直恪守着这10字箴言,并教于子女、传于子孙。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陈艳君一直践行家训。2015年底,她参与了寺前村祝寿会的筹办工作,在统计全村老人基本信息过程中,发现有的老人生活节俭,甚至连双新鞋子都舍不得买。从那一刻起,陈艳君下定决心每年要为村里70岁、80岁和90岁的老人们做一双手工棉鞋。选料、裁剪、包边、缝制……这些事都是在她每天工作空隙、夜深人静时完成的。一个多月后,她第一次为村里33位老人们送上了崭新的手工棉鞋,还亲自为他们穿上。2016年底,她又组织村里十余名妇女,启动“温暖棉鞋”行动。共为36名老人分发爱心棉鞋。当老人们拉着她的手不停表达谢意时,陈艳君说:“百善孝为先,这是应该的。”

zjrb2017012600011v02b005.jpg

  陈艳君(后排右三)的全家福。

  杭州郑金凤家庭——

  孩子记得最牢的就是“家”

  在杭州市转塘街道何家埠村,只要说起郑金凤一家,大家总是交口称赞。

  这个家看似平凡寻常:一家子四代同堂,长辈郑金凤今年86岁,虽然眼睛患有白内障,但身体康健,只要天气好,早晚餐后就会出门走上千步,平日里爱看新闻,还特别乐意与子女儿孙们分享。

  “奶奶平时就教育我们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照顾、相互扶持。”孙媳妇陈淑青说,去年,她父亲不小心摔跤,导致骨盆骨裂,是婆家全家人轮流上阵照顾;公公金文勇听说按摩脚能更好地恢复下肢机能,还每天上门帮亲家按摩双脚。“这样的家庭氛围让我非常感动,我也时常教育小孩,让她从小明白,在家里面,爱就是互相照顾与扶持。”她说。

  互相扶持并不局限在小家。家长金文勇很早在村里创办了自己的企业,作为纳税大户,平时热衷于帮村里做点事。比如文化礼堂搞建设,需要绿化,他得知消息后,立即筹措资金捐赠给村里。用金文勇的话说,村子变美了,自己看着舒心,大家住得也更有味道。

  而平时谁家要是有困难,金文勇都会带头捐款。去年,同村郑完香的女儿突发疾病,需要做开颅手术。由于郑完香是残疾人,家里平时积蓄不多,手术费成了大难题。金文勇又一次带头捐款,帮她渡过难关。

  在郑金凤家的院子里,专门挂着一块牌匾,印刻了5个大字:家和万事兴。“这5个字就像我们家的家训,时刻提醒家里每个人,万事和为贵。”金文勇说,放在这里,大家晚上散步时都能看到,特别是对孩子们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现在孩子认识的字里,记得最牢的就是一个“家”字。

标签: 全家福;亲情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12628674168492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