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史春波 陈伟斌)一夜之间,629家餐饮客栈的关停,把洱海的双廊镇从喧闹拉回到了宁静。
“这几年来,这里从来没有这么冷清过。”几乎每个客栈经营者都这样告诉记者,“以前你周末来,人挤人的。”
4月,走进以旅游闻名的双廊,这里更像一个大工地,到处挖路、铺管,路上开不了汽车,电瓶车骑过就扬起漫天灰尘。
这里还在进行环湖排污管网的建设。而街头巷尾,到处是这样的标语——“洱海清,双廊兴”。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短短几年来,爆发式发展的双廊终于要直面这看似矛盾的命题。
在很多人看来,这才有了这次壮士断腕式的整治。
从最初的情怀梦想,到投资客纷至,游客暴增,再到客栈餐馆关停整顿,这个古镇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过程又有什么启示?
一夜回归宁静
走在双廊,游客的减少是很明显的,街上见到的是零零散散的人。比如一家租车店,以前这个时候很忙,车子不够租,现在空得很。“到双廊最大的目的就是住海景房,现在海景房关了,吃的也没有,谁还来?”在双廊镇开客栈的楼尚说,“另外,这里一直在挖路,交通也不好。”
一夜之间,喧闹的旅游地回归到了宁静。
楼尚说,刚来这里时,很破败,比如买菜,没有羊肉牛肉,只能买到猪肉,也没有超市,都是农村的小卖部。还是一名温州人在当地开起了第一家超市,给这个渔村带来了现代的气息。
像一开始的很多文艺青年一样,楼尚选择这里开客栈,完全是出于一种生活的情怀。2013年,楼尚从老家杭州来到双廊玩,被洱海美景吸引,觉得这里太适合生活。于是,他带着女朋友定居,向房东租了一个房子,建起客栈。这5年来,他很少回家,即使是春节。
平静的生活只过了两年。他生活的双廊小镇越来越热闹。双廊,变了。
爆发式增长
旅游产业的发展,让这个原本贫穷的渔村经历了暴发户般的变化。随着网络、影视等快速传播,这几年来,双廊的名气越来越大,游客暴增,它从一个小渔村变成热门的旅游地。
数据显示,2014年,这里接待游客200万人次,2016年就已超320万人次。特别是从2015年开始,楼尚发现,渔村里到处在盖房子,造客栈。“发展得太快了,只要稍微能看到洱海的地方,都造起了房子。”他说。
原本,楼尚的客栈位于第一排,前面只是一座老房子,但很快,老房子被翻新成了客栈,他家的风景就被挡了。
从原本的情怀到纯粹的赚钱,楼尚说,双廊客栈发展到今天,经营者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客栈越造越多,越造越大,投资五六百万的不算什么了,有的是借了钱来投资。”
记者看到,直至关停,这里仍有多家客栈或在新建,或在装修。
楼尚介绍,在洱海边开客栈,一般是租房的模式。当地房东会建好房子的结构,然后出租,租期最短10年。经营者自己盖房子、装修,到期后,房子归房东所有。
开客栈,需要办理营业执照、排污许可证、消防、卫生许可证、特种营业许可证等,楼尚有排污证等,但也不齐全。但几年来,这样的客栈,并没有遇到什么整治。
最难办的是消防。“你要去找关系才行”,他说,他的客栈就没有消防许可证。“不过,一开始,当地也是为了发展旅游,所以也没那么严的,没证也没关系,可以经营。”
去年,楼尚又开了一家餐馆,去办证时,被告知暂停办理了。多名客栈经营者告诉记者,在整个古镇六七百家餐饮客栈中,真正证件齐全的只有39家。“如果检查通过后,这39家可以第一批重新开业。”楼尚说。
壮士断腕式的治理
爆发式而没有控制的发展,带来的是洱海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即使,客栈安装了污水处理系统。
有关资料显示,2016年,洱海流域污染负荷排放总量与2004年相比增加了50%以上。在各种主要污染来源中,餐饮、客栈服务业带来的污染是增长最快的。
“我们还是支持洱海治理的,确实,如果洱海再污染下去,以后就更难治理了。”楼尚说,这样的意识,代表了很多经营者的心声。
他同时指出,“整治是必然,其实早就应该治理了”。
在他看来,早在几年前,政府就应该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应该从环境的可承受力有多少,接待能力有多少,建多少家客栈合理等多方面进行论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如果不考虑生态环境,只考虑经济发展,那么隐患就来了,像现在我们遇到的,这样一刀切的方式,需要花很大的代价。”他说,双廊的发展经历,其实可以作为很多旅游点的借鉴。
壮士断腕式的治污,带来的是阵痛。
财经评论员李藏宇同样认为,当地需要制定一个更加长远的旅游发展规划,甚至是整个地区发展的规划,需要什么样的旅游产业,包括将来的客栈酒店,需要什么样的准入标准,经营过程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等等,应该有一个更全面综合性的规划,而不只是环境的治理。
根据当地政府3月底发布的公告显示,洱海核心区内按照“总量控制、只减不增”的原则,已暂停餐饮、客栈等经营性场所审批,并禁止新建除环保设施、公共基础设施以外的建筑物、构筑物。“如果能早一点,就更好了。”楼尚这样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内周东,楼尚系化名)
浙江民宿管理:重点考虑环境承载力
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浙江的民宿经济也节节攀升,“民宿”成了许多人择业、投资的首选。据统计,截至2016年,仅杭州就有超过2000户民宿,产值超过7亿元。但同时,快速发展的民宿业背后,也伴生着各种问题。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众多民宿实际上还处于没有法律依据自发经营的“野蛮生长”状态。
记者了解到,去年12月,浙江已经正式出台了《关于确定民宿范围和条件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规定了民宿的范围、条件。
浙江省旅游局产业促进处处长李伟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民宿业,环境承载力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需要重点深入考虑的因素。“民宿的发展不在于数量上的多少,而在于整体产业链的延伸。要尽可能做好公共服务,从而让这个产业走得更长更远更国际化。”
2015年起,双廊到处在盖房子,造客栈。只要稍微能看到洱海的地方,都造起了房子。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