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祝梅)“再不上云就落伍了”。目前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追赶云计算的潮流。在过去,争论的焦点是上不上云,而今,更多地讨论上什么云。2017,或是企业向云端迁移大爆发之年。
一批互联网巨头企业迅速抢滩布局产业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领域,以BAT为代表,在云计算领域布局迅猛,外资云如AWS、微软、IBM,也都希望通过合作模式进入中国市场。公有云、数据智能、云安全都成为公认的大趋势。
在云计算产业链中,有三类角色在积极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核心力量——终端用户、云应用开发商和云平台提供商。
企业上云的 “九阳真经”在移动
记者 方臻子
互联的今天,传统制造企业在思考,怎样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从2013年初开始,九阳股份陆续将涉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供应商、经销商、内部员工管理在内的等近百项业务,放到了以阿里云为主的云端。
在九阳看来,将信息化应用系统逐步搬到云端,是企业更直面用户的必然,是企业数字转型的前提,是提升运营效率的关键一环。
作为国内知名的饮食电器企业,九阳在云端部署了市场营销分析系统,每名导购员,每天要将销售情况、顾客反馈等数据通过移动终端上传到云上,每个售后点也要将维修数据上传云端。然后,利用阿里云的大屏展示功能,九阳将企业关心的销售数据和关键的生产数据,显示到公司内部的大平台上。可视化的数据,对企业的生产管理及决策的能力提升很大。
“将前端数据可视化,进而指导后方研发生产,以前的做法达不到这种效果。”在位于杭州下沙的九阳股份有限公司里,其信息管理部系统管理负责人告诉记者。
智能家电是九阳面向未来的一大战略。豆浆机等厨房家电“上网”,会产生大量的交互数据,企业也需要与用户不时来个互动,发个红包礼券等……企业不断地上线新应用,将导致硬件成本的无限投入。
“智能家电类业务,将来的应用人数可能是百万级的,如果系统由企业自行建设,不仅要在网络基础设施如带宽上投入大量成本,而且在技术上也是挑战。”相比传统方式,这名负责人更看好云端应用,“布置在阿里云上面,就非常便捷。云平台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部署和交付,一项应用半小时就能用了。如果以传统方式部署,一个新增项目或许还要去买服务器,光审批采购就得花去不少时间。此外,我们不仅用到阿里云的主机、数据库,还用到它的安全产品来对企业的信息系统提供安全保障,如果企业自己来做,成本会非常高。”
根据业务的特性,一些适合在云上布置的项目,原生地被部署到了阿里云上,但也有一些只适合企业内部使用的数据,九阳经过慎重考虑后,仍采用了自己的数据中心。严格来说,九阳所采用的是“混合云”模式。
该负责人说:“企业上云,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企业的发展,要将企业的需求摆在首位。九阳从2013年就开始实践上云,是行业中的先行者。经过实践,我们认为有一部分业务与云天然贴合,适合在云平台上进行应用。有一部分业务不适合上云,就不放在云端。” 在他看来,企业上云并不需要追求完全的“云化”,而是要找到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模式。
上云后,企业的信息化成本是一个持续下降的过程。4年时间,九阳已经实实在在体会到将系统部署到云端后的效益提升,硬件投入降低、人力成本可控、项目周期缩短。有些收益已清晰可见,比如网络带宽方面,“如果不使用阿里云,每年的成本至少要增加30%到50%。”该负责人说。
信息化改造
开启智造之路
记者 李知政
传化在“互联网+智慧物流”模式的实践给众多企业作了很好的示范。其提出的“云车”和“云物流”两朵云,正在逐步构建中国公路物流网络运行系统的全新未来。
“以传化网为核心,打造生态圈基础建设赋能整个行业。”传化物流集团副总裁项天成告诉记者,传化打造的是一个线上线下软硬结合的立体网络,同时也是用于承载生产制造业生态圈各种服务的开放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通过智能派单、拼货,来解决空驶、空载问题,从而实现了共享运力资源,解决了货和车遍布各地、供需高度碎片化、信息极度不匹配的痛点,并最终帮助企业达到提升物流效率的目标。
“有了足够多数据的沉淀形成智能。”项天成透露,下一步,传化将形成一个具备智慧的物流大脑,以更好地服务于整个制造业。
拥有上云需求的企业基本为广大中小型企业,而他们的上云,需要首先经历基础性的信息化改造,而这一过程则要通过云技术服务公司来实现。而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其所处的智能电网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独占鳌头。
成立于1998年的美林专注于数据价值的挖掘,并凭借其高维可视化、数据挖掘、大数据应用开发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帮助企业完成改造,完成上云的基础。
今年年初,美林更是牵手国内装备制造龙头企业西子集团,成为西子实现智能制造战略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块拼图。
韩庚午是美林数据智能制造领域的工程师,在深入西子电梯制造工厂的半个月时间里,他经过实地调研,以及和工厂管理人员、一线员工的沟通,发现存在数据断层和信息孤岛的问题,各流程间的数据互相割裂,并没有被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起来,然而这些沉睡的数据却是一笔潜在的巨大财富。看到提升空间的韩庚午立刻动员美林和西子的工程师一起,制定了包括构建数据平台、丰富业务功能、生产经营管控、数据分析与优化的实施路径。
“同西子的合作,也是对我们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多年积累的一种认可。”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琼表示,目前,美林正为西子提供生产经营管控、研发设计、维护维修等一系列的改造工作,并看到了其中可提升到的巨大空间,未来,美林将和西子共同打造一个可复制和推广的属于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为行业打造样板,以帮助更多的制造业企业。
在浙江,和美林一样致力于帮助企业上云的云技术服务公司还有200多家。“由于企业需求的较大差异和企业自身薄弱的信息化基础,使得企业上云并非易事。”李琼指出,在个人消费领域,买部手机就可以完成个人的信息化改造,但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却不是这样简单的事。其需要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自身的情况等各方面因素作出适当的反馈并进行改造和提升。此外,企业上云也需要经历长久的教育市场周期,逐步形成一个健康和良性运转的生态环境。 本报记者 李知政
“工业大脑”
带来的“火花”
记者 祝梅
一颗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工业大脑能带来什么?在阿里云人工智能科学家闵万里看来,工业生产是最典型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每个传感器一秒钟可以采集数千次数据,几十个生产环节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有参数,面对这样海量的数据,人类的经验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云计算却能为传统工业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提供解决方案。
作为行业巨头,中策橡胶每天都要消耗千吨量级的橡胶,原材料则是从全球采购来的、大约每块30公斤左右的橡胶块。然而,橡胶是天然植物,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等因素加之平均以百吨计的进货量,意味着从源头实现每一块原材料的定检几乎是不现实的。向云端的转型,却让曾经的不可能化作现实:阿里云ET可以在短时间内分析出每一块橡胶的“出身”,并给出最优的资源组合方案。
这正是云计算选择制造业作为切口的意义。今年3月29日,阿里云正式发布ET工业大脑,希望通过数据、算法对传统的工业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在此之前,ET工业大脑曾入驻位于苏州的能源巨头企业协鑫光伏的切片生产车间,将其生产良品率提升1个百分点。
ET工业大脑的发布无疑找到了最佳的时间点。今年4月,浙江做了两件事:全面推进“十万企业上云”;省政府印发《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我们希望通过技术的革新去帮助中国制造业提升1%的良品率,按照浙江当前的产业规模,这相当于每年能增加数百亿利润。”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表示,ET工业大脑有望在浙江大规模落地,在《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下,浙江省、企业、云服务商多方联手推进科技与制造业的融合,焕新实体制造业。
向云端迈进的浙江制造业,要展示的不仅是自身的轻盈姿态,更是通往制造强省的智能之路。今年4月19日,吉利对外透露,其汽车模拟仿真等多个核心领域均已采用高性能云计算技术实现。
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应用,带动企业生产制造、销售管理、供应链管理的转变。引入阿里云的弹性计算、企业级互联网中间件、大数据分析等公共云服务,吉利汽车构建了国内首个云端互联网营销服务平台,通过全链路业务的“在线化”,吉利希望能将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实时反馈到生产、设计、制造等环节中,为汽车产业发展探索一条智能化之路。
新技术与制造业碰撞的另一层意义,在于为企业换道超车提供机遇。在浙江宁波,阿里云和沁园合作了三款智能净水器。“智能”的关键,在于沁园紧紧抓住了消费者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痛点——更换滤芯,研发出一款智能滤芯。通过APP,智能滤芯不光可以让你看到净水器带来的净水变化数值,更能精确计算每根滤芯的使用情况,甚至附带提示更换、到期提醒、一键购买等服务功能。
去年4月,阿里云宣布与宁波慈溪达成一项智能家电领域的物联网创新应用战略合作。如今,以奥克斯、沁园、公牛为代表的家电品牌正以亮眼的表现,为家电集群的转型升级点亮燎原的星星之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