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朱银玲 陈婕)买包子,扫一扫二维码付钱;吃饭,扫一扫二维码付钱;剪头发,扫一扫……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商家和消费者加入“扫一扫”的大军。街头小巷,几乎每个商家都贴着支付码。
扫的时候潇洒,然而也存在风险。二维码调包、盗刷、二维码植入木马病毒等问题时有发生,为避免此类风险,规范条码支付,12月27日,央行发布《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新规》),新规对消费者使用条码支付付款将实行交易限额管理,对特约商户受理条码支付进行收款也提出相应要求。
其中,消费者最关心的是,明年4月1日起扫码付款将限额,最低单日500元。够用吗?钱报记者为你解读。
条码支付告别“无证驾驶”
扫码付款将迎额度限制
《新规》的重点之一是强调业务资质要求。明确支付机构向客户提供基于条码的付款服务时,应取得网络支付业务许可;支付机构为实体特约商户和网络特约商户提供条码支付收单服务的,应当分别取得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和网络支付业务许可。
新规对各类条码(二维码)支付的风险进行了分级,并指明了交易限额。
具体来说,风险防范能力达到A级,可与客户通过协议自主约定单日累计限额;风险防范能力达到B级,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0元;风险防范能力达到C级,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1000元;风险防范能力达到D级,即使用静态条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对于消费者来说,目前最常使用的,就是静态条码,也就是对一些小商户的“扫一扫”。除了限额管理外,新规还提出了一系列防范静态条码风险的措施:包括要求静态条码应由后台服务器加密生成,商户应定期对介质进行检查等。
对老百姓日常生活影响不大
超出500元,就让商家扫你
限额后,对消费者来说,会不会带来诸多不便?相关统计显示,95%的条码支付业务是单笔500元以下的小额交易,今年上半年笔均百元左右,体现出条码支付小额、便民的特征。有专家表示,对于实际的使用,无论是商户还是消费者个人,带来的影响不大。
而此次《新规》将条码支付分为付款扫码和收款扫码。“付款扫码”是指付款人通过手机、Pad等移动终端识读收款人展示的条码完成支付的行为,是用户主动扫码付款,俗称“主扫”;“收款扫码”是指收款人通过识读付款人移动终端展示的条码完成收款的行为,是用户被动扫码支付,俗称“被扫”。《新规》侧重于“主扫”这一动作。
也就是说,最为直接的办法是,出示你的随机生成的付款码,让商家扫。打个比方:如果你在饭店吃了一顿600元的大餐,你可以让收银员来扫你手机上的动态二维码进行付款。杭州西溪一家小吃店的商家告诉钱报记者,店内的“收款码”主要用于小额的收款,一般都是十几元,对他们来说也几乎没什么影响。
支付宝、腾讯财付通表态
认同央行规范条码支付努力
在央行及各监管部门的有效指导和监管下,第三方支付行业在过去十余年间获得了井喷似的增长。以拥有央行第三方支付牌照的腾讯财付通为例,旗下的微信支付和QQ钱包两大产品的用户数已超过8亿,日均交易笔数已超过6亿笔,包括线上线下在内的腾讯移动支付的量级还在持续稳定增长。
央行网站发布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后,支付宝和腾讯财付通都表示非常关注并正在组织团队认真学习这一通知。支付宝和腾讯财付通表示,认同央行一直以来为规范条码支付移动支付所做出的努力。对于本次规范的相关内容,会持续收集用户和商户的实际需求,并与业界、监管部门一起,继续积极研发新技术以及探索新技术应用于条码支付领域的可行性。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