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道德馆每件展品都在述说温州之美
2018年09月20日 09:49:12 来源: 温州网 记者 张晨 摄影 蒋文广

  温州道德馆,陈列的是回忆,展现的是感动。每一件展品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在正式开馆之际,让我们静下心,一起透过这些展品,回味那一个个动人的道德故事,感受温州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行天下的点点滴滴……

  一张补发的证书

  “兰小草”在温州,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没人知道他是谁。他被评为“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年十大慈善人物”“感动温州十大人物”,但一次都没来领奖。人们知道的只有一个捐款的代号:兰小草。

  2017年10月,因患癌症,洞头的乡村医生王珏英年早逝,年仅48岁。在洞头,他人尽皆知,是海岛洞头的“生命守护神”和道德先锋。从王珏去世的消息里,人们惊讶地得知,原来他就是“兰小草”!两个道德先锋,原来是同一个人!

  2002年第一次捐款,“兰小草”在装着2万元的盒子里,附上两张字条。一张说:“这2万元是我们夫妻辛苦挣来的,捐献给那些急需帮助的孤儿寡母……”另一张说:“我们希望用33年时间,每年捐献2万元‘星雨心愿’善款,以报答国家对我们的培养之恩,报答农民‘粒粒皆辛苦’的养育之情……”他要实现一个马拉松式的善举:连续捐款33年,每年2万元。每一年,“兰小草”都在践行自己的承诺。

  去年11月,时任温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向“兰小草”王珏家属代表颁发了“温州市道德模范特别奖”,补发了纸张微黄但馨香依然的2009年“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年十大慈善人物”“2011年度感动温州十大人物”奖状。之后,温州市委办公室机关党委第一党支部等18个单位或党支部认领走“兰小草”尚未完成的18年的“星雨心愿”,将接力完成“兰小草”每年捐赠2万元帮助困难群众的马拉松式善举。

  2018年,“兰小草”入选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一叠无偿献血证

  “献血日期1992年5月8日,献血量200毫升……”在展示柜前,一本发黄破旧的献血证,引人注目。这本1992的献血证来自“温州献血大王”胡富有。

  2015年2月2日,市委宣传部发布温州道德馆藏品征集启事后,市民和企事业单位来电咨询络绎不绝,引发了市民对道德馆的极大关注。同年2月3日,胡富有把他收藏的17本无偿献血证中的6本委托市委宣传部无偿捐给温州道德馆,这是该馆收到的第一份市民主动捐赠的藏品。

  胡富有从1992年至2015年,连续23年坚持无偿献血,每年献血量800毫升,被称为“温州献血大王”,曾获“2008年感动温州十大人物”“2008浙江骄傲提名”、2010-201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等荣誉。

  据悉,26年来,胡富有已累计无偿献血51次,献血量共计20400多毫升。

  一本有诗的日记

  “相逢是首悠扬的歌,相识是杯醇香的酒……”一本看似普通的卡通日记本里,记录着瑞安市幼儿园教师胡小丽写的一首首小诗,以此真实描绘出她对学生的爱心和对生活的热爱。

  2014年10月1日,受亲友邀请带着女儿到七都岛野营烧烤的胡小丽,面对失足掉进瓯江、命悬一线的8岁孩童,她全然不顾自己不会游泳,义无反顾地第一个跳入水中,奋力托举起落水孩童,将孩子推上岸,自己却因反作用力离岸边越来越远。很快,胡小丽同行的亲友和周边群众赶来,纷纷跳入水中营救胡小丽,但江水实在太猛,连附近水性好的村民都无能为力。半小时后被水警救起时,胡小丽已经不幸遇难,永别了自己此前已经失去父亲的女儿。

  一本写满债务的账本

  展示柜内,一本泛黄的账本安静地躺着,里面工工整整写着还债记录。透过朦胧的光束,让人仿佛看到账本主人吴乃宜,他以年迈之躯扛起债务,赢得“诚信老爹”的美誉……

  时间回到2006年的夏天,超强台风“桑美”肆虐,苍南县霞关社区的普通渔民吴乃宜,一夜之间痛失了3个儿子。

  面对失子之痛与80多万元债务,吴乃宜坚强地站起来:“做人要讲信用!是我儿子借的债,我一定想办法还!”几年间,老人省吃俭用、织渔网,用艰辛与毅力,用一针一线编织出当代温州的诚信标杆。

  “诚信老爹”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关注,他先后入选“2010年感动温州十大人物”“2012年最美浙江人”“2012年中国好人”候选人、“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候选人。

  事实上,除了“诚信老爹”吴乃宜,还有千里还债的“诚信温商”谢岩斌,千里归还50万元错汇款的“诚信保安”陈明德等,他们都用自己的行动,重建温州信用。

  如今,诚信成为温州城市的一张闪亮名片。2015年,温州获批成为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成功跻身全国信用建设第一梯队城市;2017年,温州荣获全国城市信用建设创新奖,综合信用指数名列全国地级市第三位。

  一张汶川通行证

  “兹有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中心联络员王喜强同志等一人,请各负责警戒之部(分队)、地方行政人员予以通行……”,这张落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71811部队的通行证明,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了十年前。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凌晨,温州志愿者王喜强和其他4位志愿者经过几十个小时不间断自驾,带着救援物资到达绵阳重灾区,为在当地抗震救灾的解放军某部运送补给物资,在当地救灾工作中作出了积极贡献。这张通行证是该部队为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志愿者颁发的唯一一张通行证。

  事实上,王喜强是我市众多志愿者中的一个典型。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各类志愿服务组织5700多家,实名注册志愿者达240多万人,数量列全省第一位,年均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200万小时,是我市近年来道德建设成效斐然的另一体现。

  一张无记名的收据

  道德馆内,几乎每一样陈列的物品都有明确的来源归属,但有一张没有名字的收据在其中显得很特别。“一位被红日亭感动的市民”,这张“折痕累累”的收据存根客户栏上,仅仅留下这样的几个字,再无其他多余的信息。

  红日亭负责人孙兰香回忆:时隔6年,当年的事情经过早已模糊,她只记得像这样捐款不留名的爱心人士,隔三差五就会出现。“我们的物资大都来自市民捐助,而许多捐赠人都是捐了就走,大都不愿意透露姓名。”孙兰香说,红日亭能有今天,全因一群爱心人士的“撑腰”。

  红日亭,这个坐落在华盖山脚的爱心之亭,从1972年至今,用坚持四十余载的善举感动温州,筑起最有高度、最有温度的温州慈善地标,成为享誉全国的慈善爱心品牌。

  每日耗米40多公斤、煮粥18锅、服务1000多人……这是承载着红日亭老人及志愿者善心、善念的数据,他们用“坚守”化作了响彻全国的“红日亭现象”。从“爱心茶”到“爱心粥”,他们引领了温州免费伏茶、免费热粥的善举爱潮,引得我市各地争先效仿。

  

标签: 温州;感动;道德;无偿献血;兰小草 责任编辑: 汪江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