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珍珍 通讯员 陈媚)在人人参与慈善的浪潮中,浙江慈善事业发展令人瞩目。去年,中国慈善联合会发布第五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综合指数,得分前100位的城市中,浙江13个市、县级城市上榜,位居全国第二。
近日,《浙江慈善事业发展报告(2019)》在杭州发布。这是我省首部针对区域慈善事业发展的研究报告,全书近20万字。这份报告展示了我省慈善事业的特色经验与发展趋势。
政府引导,慈善服务更精准
3年前,我国第一部慈善法的颁布实施,开启了浙江慈善制度化进程。
去年底,我省颁布《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办法》,为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各设区市以慈善法实施为契机,纷纷出台相关行政法规及配套文件,如杭州、宁波、嘉兴等多市出台了《慈善信托备案管理办法》等。随着普法的深入,我省慈善组织法制化水平及规范参与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高。
报告显示,自2017年开展首批“慈善组织”身份认定以来,截至2018年10月30日,全省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中依法登记和认定慈善组织588家,获得公开募捐资格的92个,在全国各省份中排名第三。
近年来,浙江各地以县域为单位,整合民政、扶贫办、农办、人社等多个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团委、妇联、工会等群众团体以及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建起91家慈善精准帮扶示范基地,调动各类社会组织精准参与公益。
商善融合,铸浙商慈善品牌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慈善的创新与发展,与浙商企业密切相关。
从捐赠主体来看,企业仍然是浙江社会捐赠的主要力量。我省百强企业中,慈善支出(包含企业捐赠、成立基金会、进行慈善信托等各种形态)呈现指数级增长。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8胡润慈善榜》中,共有14位浙江籍企业家上榜。
如今的浙商企业家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直接捐赠,而是选择以专门的家族基金会等形式开展慈善活动,捐赠领域也从济贫救困延伸至生态环保、高等教育、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国际交往等全球性议题。
此外,越来越多的浙商企业在内部构建公益慈善生态,促进商业和公益慈善逐渐融合。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例,阿里公益集群囊括了个人基金会、企业公益基金会、互联网慈善平台与员工的慈善行动等多方面,有效地将企业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员工的业绩创造与个人社会价值的实践、企业公益行为同全国慈善发展融合起来,形成了商善融合的公益新生态。
“互联网+”,催生公益新形态
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发展、智能手机与移动支付的普及,人们组织或参与公益活动变得越来越便捷。
互联网已经成为公益慈善组织项目筹款的重要通道。以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旗下的亲青筹平台为例,自2016年5月26日上线至2018年9月底,已发布了591个项目,累计筹集2282万元善款,发动20多万人次捐款。杭州、宁波、台州、温州、湖州等5个设区市慈善总会纷纷建立公益捐助平台。
互联网也极大地降低了公益慈善组织的服务成本,使慈善分工更加鲜明,推动了慈善组织专业化。以慈善信息化平台——“灵析”为例,截至2018年10月,浙江共有2617家公益组织和个人开通了“灵析”平台,有超过73万人次通过“灵析”参与并支持公益机构,接收公益资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