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7日讯 前些天手机上跳出一条信息,才知道我又将出一本新书。这是浙报集团旗下红旗出版社的徐澜编辑发来的,她替我编了这本书的初步目录,书名初定为《未来参数》。
我受浙报恩惠,至今已41年。我1981年5月在《浙江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鄞县农村集镇建设的调查》,这篇很“简陋”的文章,或是省内最早的小城镇调研报告。
思绪跨越半个多人生,情感挑动每一个记忆。1978年4月,第一个把我与浙报联系起来的是陆训老师。我们杭大新闻班设在浙报,专任老师都是报社的记者编辑,我当时不愿来报到。陆老师在电话中知道我担心读书没工资,增加家里负担时,不假思索地说:“我们会考虑你的实际情况的。”后来,还是那笔每月如期而至的14元助学金,减轻了家里负担,支持我度过了大学年代。也正是陆老师的这个电话,开启了我与浙报日益加深的情缘。
现在与我联系密切的浙报经济部,可以溯源至我1979年首次实习的浙报工交组。第一个带我实习的是工交组的杨兴萱老师,在去金华的列车上,他站在别人座位旁,几乎想把自己的全部报人经验,一次性地灌输给我。第一个编辑我人物通讯的林永年老师,“枪毙”了我的第一稿。
纸媒年代已然过去,全媒体年代早已来临。最早采撷我自媒体文章的是浙报理论部,他们给我在报上开了个专栏。我之所以能引起徐澜编辑的关注,正是经济部的微信公众号——涌金楼惹的“祸”。
2018年10月,我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和博客上推送了一篇“的哥故事串烧”。过了几天,主持涌金楼的刘乐平突然发来一个链接。我这稿子先是被涌金楼推送,后来浙江新闻客户端也发了。第4天,《钱江晚报》以一个整版报道了对我的深度采访。
徐澜编辑跟我的联系就这样开始了。她问我能不能写一本的哥的书,我哪有这水平,直言这是不可能的。徐澜编辑不气馁,收集我发在涌金楼、浙报纸媒,以及个人微信公众号、博客等上的文章,替我编辑了这部暂定名《未来参数》的书稿。
媒体的终极功能是知识生产。就知识生产而言,传播是生产力,知识的无障碍扩散是这世上积极的一股力量;内容是生产力,知识内核是我们巨大进步的本原;采编本身就是生产力,知识和技能促进多层面深度故事的高水平展现;而自媒体的大量积极存在,更是凸显了大平台生产力的重要地位。走了70年的浙报,正在展示着知识生产新形象,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青春期。浙报正携其传统媒体时代形成的品牌和采编优势,展开信息化时代的新媒体和网络大平台的巨大攻势,迎接和展示新的未来参数。
(作者为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原所长)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