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8日讯 有人为了不影响正常的生活,一遇到困难就想着向大众“要钱”,比如这几天被推到舆论风口的相声演员吴鹤臣及家人。虽然没有任何法律规定明星或家有余力的人就不能求助,但从道德层面来说,这种做法显然并不厚道。滥用“善”的资源,最后必然自食其果。
但也有人有着强烈的道德自律,再苦再累,也不想去挤占社会的资源。比如《潇湘晨报》就报道了一位长沙母亲,宁愿擦鞋养活“渐冻”儿子也不上网众筹,因为她觉得其他人更需要。而事实上,她和她儿子才是大家眼中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这一强烈对比,不光是形成了品德的高下,更是折射出一个严重的问题,即网络众筹资源分配的不公。不该被救助的,或者说不那么需要被救助的人,由于善于应用网络,反倒获得了更多的资源,而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则被他们挤占到了边缘。
甚至还有更过分的,干脆从网上购买博人同情的文案和虚假的医疗材料,以骗取网友们的同情和捐助。据《新京报》调查发现,众筹背后存在代写经历、提供虚假病历等黑色产业。有商家称,可帮忙代写众筹文章,一篇50元。还有商家称,出售虚假疾病诊断书、检查报告等材料。记者花费290元购买相关材料后,在水滴筹、轻松筹等平台发起众筹,相关资料通过审核。
这类事情的发生,除了提醒我们要尽快对众筹平台的审核机制加强监管和完善外,也提醒我们一个事实,即善用网络的重要性。此前罗尔因为一篇文章打动了无数网友,短短时间内就众筹到200多万元的善款,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触碰到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抓住了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当然,善用网络众筹并不是说一味地“卖惨卖穷”,更不是采取瞒骗的违规违法的手段。善用网络众筹首先还是要善待它,要建立起“慎用之心”,不要轻易挤占、过度消费它的资源,只有如此才能使“善”的资源利用最大化。毕竟,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也包括爱心。在一定时间段内,如果有人向你捐助了善款,那么很有可能他就不会再向另一个人捐助,而相比而言,另一个人可能比你更需要这笔善款。从这个角度说,你就挤占了资源,稀释了资源的有效率,比如吴鹤臣家人的做法。另外,求助者在发起众筹时,还须准确掌握好网络众筹的使用方法和特点,以避免出现操作失误,或操作不当,造成效果不佳,甚至起到反作用的结果,不仅自身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也会对众筹资源造成伤害和浪费。
另一方面,作为监管部门,善用网络众筹,就在于对其规范化、法治化,真正建立起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平台。从目前看,许多众筹平台的盈利点是通过收取佣金实现的,在利益的驱动下,只要盈利模式不改变,又没有相应的规制,就很难避免一些平台在逐利的目的下,与 “骗捐”“诈捐” 同流合污。因此,加强监管并不是要一棍子打死,而是促使这种救济方式更为健康地发展,而这无疑是对社会救济不足的一种有益补充。毕竟,网络众筹是当下许多普通人能够选择的一种相对公平、公正且切实有效的求助方式。
此外,正是当下社会救济渠道的过窄,救济门槛过高,才造成了千军万马涌入、平台野蛮成长的局面。由此提醒我们,社会的救助体系建设也应该更加健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