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杭州江干交出亮丽"民生答卷"
2019年07月01日 06:22:54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霍翟羿 潘月丹

  浙江在线7月1日讯 从农业强区到市场大区,从市场大区到民营经济强区,从民营经济强区到城市化新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江干在城市发展上经历了三大跨越,从城郊结合部变身为城市新中心。
  城市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深刻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必须充分调动城市基层各类组织、各类群体的积极性,为高水平全面建设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做强“同心圆”、做实“周三访谈夜”、创新“城管驿站”、打造钱塘江文化品牌……近年来,江干牢牢把握人民满意这个根本标准,协调整合各方资源,引导搭建协商平台,创新管理激励机制,有效破题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垃圾分类、看病难等多项民生实事,让老百姓享有“身边的幸福感”。

  “九个统一”模式 

  统出了“加装电梯”速度
  家住蓝天城市花园7幢5单元的李学文,最近终于不用为了上下楼而烦恼——94岁高龄的他是一名退役老兵,平时需要坐轮椅,出门时子女从四楼把他背下楼。不久前,李学文所住单元的加装电梯正式交付使用,他终于能体会到“上下楼的幸福感”。

  李学文是江干一年多以来大力推进“加梯”工作的受益者之一。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许多老小区的居民都有“加梯”需求,但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民意统一、部门审批、资金筹措、安全保障、维护管理“五道难题”,道道引发民生关切、牵动各方利益。

  群众需求在哪里,先锋基层组织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江干发挥先锋基层组织首创精神,创新了“九个统一”的江干加梯模式,即统一领导、统一思想、统一政策、统一口径、统一申报、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协调、统一维保,在这“九个统一”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就拿加装电梯的“一头一尾”来说:加装电梯工作中,如果业主之间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就很难推进下去。作为老百姓的群众自治组织,基层社区党组织是最好的沟通桥梁。在大唐苑小区,前期调研和协商过程中,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搭建了多层次协商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以及线下座谈会了解群众诉求、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牵头召开居民代表大会统一意见,让居民有地方说话、有办法商量。

  同时,按照“愿改尽改”的原则,建立了由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多方联席会议制度,尽最大努力满足业主对加装电梯的需求,有效破解了民意统一这个关键环节的问题。

  电梯施工完成后如何维护保养,同样事关居民安全。在江干区住建局支持下,“加梯”社区的党组织牵引社区居委会、物业、业委会以及电梯生产厂家等多方,共同围绕《江干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指导意见》,商讨制定符合本社区实际的“电梯公约”,规范社区、物业对电梯日常管理、居民的有序使用,督促电梯生产厂家负责日常维护、保养,确保加装电梯长效使用。

  “九个统一”的江干加梯模式成效明显:截至2019年6月,江干区已有143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开工建设,其中115台完工,28台正在施工,开工量、完工量都在杭州全市前列。全国首台具有检验标准的“浅底坑”电梯、全省首个整村推进的回迁安置小区加梯项目、全市首台贯通式、植入式、人脸识别电梯智能管理系统等均诞生于江干区。

  党员干部带头 

  分出了清洁家园
  “网格长”“楼道长”大家都听说过,“桶长”你听说过吗?

  起源于九堡街道、如今已经在江干全区铺开落实的“桶长制”,就是江干区提出的一种垃圾分类工作模式。

  何为“桶长制”?就是采用“两只桶”负责方式,家里的双色桶为“小桶”,由户主担任小桶长,提高垃圾源头分类的准确率;小区的四色桶为“大桶”,由物业担任大桶长,提高垃圾投放的正确率。

  “桶长制”的推进有一个核心因素:就是人的因素。通过组织引领和机制运行,把垃圾分类的责任明确到人,把垃圾分类的新时尚理念传达到人,通过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使得文明生活的习惯和居住环境的改善稳步向前迈进,这是江干区九堡街道圣奥领寓小区的成功经验。

  在圣奥领寓小区,每一个“桶长”责任的落实,内有教育引导,外有监督指导。

  从内生角度抓的是理念和习惯的改变,社区牵头做好居民垃圾分类的教育培训,逐步改变居民生活习惯和垃圾分类习惯;从外生角度抓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督促和制度层面的约束,社区从社区党员、居民骨干中遴选出的31名“桶长”志愿者365天“不打烊”,每日固定时段定岗定责现场督导、记录打分,其余时段排班列表上门劝导、纠错指导。

  此外,社区党组织每月一次梳理回访清单,26名在册在职党员和流动党员接受派单并上门开展工作。针对拒不配合、不开展垃圾分类的住户,社区党组织主动对接执法部门派出执法长攻坚,确保垃圾分类做到无遗漏、无死角。今年以来,执法长已对小区2户住户依法进行了上门告诫。

  “桶长制”的推行,让垃圾分类在现有财政预算基础上不用多花钱;垃圾分类更不用讲学历,谁都可以分。在这笔经济账背后,更有一笔“社会账”和一笔“环境账”,推行成效尤其引人注目:

  2018年以来,江干全区366个小区、224家机关事业单位垃圾分类已达到100%覆盖;创建9个省级、26个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2018年全年生活垃圾“三化四分”累计考核成绩位列全市第一,创新研发的城市垃圾清运智能管理系统获评2018年度中国智慧环卫“政府管理创新案例”。

  以圣奥领寓小区为例,“桶长制”助推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100%,分类准确率达到85%以上,投放正确率达到95%以上。江干人正从原来的“不参与、不分类”到“我要分、都要分”的良性转变,社会文明程度实现稳步提升,生活环境也由原来垃圾随处乱丢、大件垃圾随处可见、建筑垃圾偷运偷倒、分类设施脏乱差等情况,转变为干净、整洁、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行业系统聚力
  合出了“江医生”工作室

  “看病难”是老百姓近年来的痛点之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就是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从2014年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江干全区签约居民已达到23.3万人。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大部分签约医生散落在各个门诊,肩负着门诊病人和签约病人的双重任务,导致签约医生“有心无力”,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签约病人不信任家庭医生,百姓“看病难”便无法得到深层次缓解。

  如何让签约医生真正服务到百姓?江干以行业系统为主轴,以“城市同心圆”为助力,打造形成了“区域健康服务联合体”。结合“家庭医生(名医专病)工作室”建设,重组功能型党小组,建立“江医生”党群服务工作室,在工作室里,党小组长是管理者,党员医生是引领者,推动阵地建在站点、资源凝聚到一线、服务便利周边居民。

  步入凯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楼,远远便看到硕大的“家庭医生工作室”字眼。在这里,医疗服务流程进行了优化融合:左边的“体检室”里,血压计、血糖仪、肺功能检测仪等设备一应俱全,右边是候诊区和两位专业签约医生的工作室,候诊区专门设有护士提供诊前服务。签约医生将会结合工作室成员针灸、推拿、中医、营养等专长,打造“352”诊疗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精准化健康服务。

  而在四季青街道,“江医生”工作室直接开进了天虹商场和党群服务中心,依托“未来健康屋”智能化服务,同步推出健康讲座、“白领医小时”心理咨询,上门提供三伏天义诊和中医药治疗。

  以“江医生”为平台,各类优质医疗资源得到了全面整合,联合邵逸夫医院、省眼视光医院、市中医院、市一医院等省市级医院开展联合义诊、专家讲座120余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而在签约医生队伍的“造血”方面,江干也没有落下:居民就医的首要需求就是希望能有全科诊疗服务能力强的医生帮着看病,不然家门口医院即便医疗配套再齐全再先进,居民还是会舍近求远。

  为了加强社区全科医师能力培训,今年,江干组建了区域全科教学师资团队开办“江医生”学院,首期培训面向来自江干区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0余名优秀骨干医师。接下来,将向全市拓宽培训对象,逐步打造江干特色全科培训基地。

  “江医生”工作室运行以来,江干的医患关系得到了新的契合,“工作室”的签约医生会为签约病人提供从预防、治疗到康复的全周期管理,包括定期追踪随访,开展健康教育等内容。一句话概括,就是“百姓健康的守门人”。今年60岁的江干居民四季青街道社区俞国良患有高血压,每次就诊前,他都会用手机APP提前预约自己的签约医生。如今他感冒、发烧以及一些慢性病基本都在社区治疗,实在解决不了的,再由签约医生安排转诊,“非常便利”。

  医疗资源的整合、服务流程的融合、医患关系的契合,让更多更专业的“江医生”走近居民家门,让更多的江干人享受到高质量的基层医疗。

  截至目前,江干全区共有全科医生320名,每万名户籍人口全科医生7名,提前达到国家提出的“到2030年,每万居民拥有2~3名合格全科医生”的标准。2019年选择在江干区签约的居民已达23.3万人,同比增长加32.5%,其中老年人54829人、慢性病人79965人、十类重点人群共计13.2万人,覆盖率达78.4%。


标签: 江干;垃圾分类;江医生;九个统一 责任编辑: 余金叶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杭州江干交出亮丽"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