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河有江有湖的地方,自然有鱼。
青山湖也不例外。
不知道是不是生于南苕溪的缘故——南苕溪多高山峻岭,河道坡度陡,猛涨,猛落,青山湖的鱼在骨子里也自带了一番刚猛之劲。
这股劲,在建设青山水库的时候就有了。那时,水库还在修建,还没有蓄水养鱼,这些“刚”的鱼出自一部以青山水库为原型的动画片。
二
“鲤鱼跳龙门”的神话,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听过。神话里,在大海和大河交界的地方有个高高的龙门,鲤鱼如果跳过龙门,就能化鱼成龙,像云彩一样游到天上去。
动画片《小鲤鱼跳龙门》则是一个童话故事,讲了一群小鲤鱼听鲤鱼奶奶讲完“跳龙门”的故事,决心要找到“龙门”。它们越过大江大河,越过激流险滩,它们相信,只要耐心地找,一定能找到龙门。终于有一天,领头的小鲤鱼看到了它——仿佛是一座高大的桥,大石块堆砌而成。那,就是龙门吧!
奋勇跃起的小鲤鱼们,借着浪头跳过龙门,来到一个清波碧潭。燕子告诉它们,这里不叫“龙门”,而叫“龙门水库”。
这个童话,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金近以青山水库为蓝本写就的。
当你站在“大块头”青山水库前,眼睛被青山绿水装满,想必就能体会到小鲤鱼们看到“龙门水库”时的心潮澎湃。
金近是上虞人,上世纪50年代末,他从中国作协到浙江体验生活,到临安县委挂职宣传部副部长。
他对临安的感情非常深,一直把临安当成第二故乡,当地的老百姓也很喜欢这个穿泛白蓝卡其中山装的文化人。
当时,他经过正在紧张施工中的青山水库,像孩子般发出了惊叹。
壮观的青山水库给了他灵感,他构思了《小鲤鱼跳龙门》。后来,又改编成动画片,他担任编剧,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58年摄制。这部经典国产彩色动画片传达的敢于冒险和积极向上,影响了好几代人。1959年,该片还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动画片银质奖。
现在想想,金近笔下的这些小鲤鱼一个个都很“刚”,一路上的艰难险阻没有怕的,很有南苕溪的勇猛范儿。
三
承受“天目万山之水”的青山水库有很多鱼。
公山、姥山被南苕溪隔开,相对相望。南苕溪生性勇猛,在建青山水库之前,因为滩急流短,水产只有野生鱼类。
这里的鱼,出名比找到龙门水库的小鲤鱼们更早。
老底子,这里有个会锦潭,在明清期间,临安十景之一的“锦潭鱼跃”就在这里。当时的各种鱼儿超级多,有诗句“锦鳞游泳兴遄飞”流传。
除了鲤鱼、鲫鱼等常见鱼外,这里还出产潮鱼。潮鱼有青潮、黄潮之分。在清乾隆《临安县志》有记载:“潮,青、黄二色,产青山会锦潭者佳。”
还有一种逆鱼,刺软肉细,干炸非常好吃。它洄游产卵,每年春天汛期,自太湖逆苕溪而上,经余杭等地,经临安公山、姥山之间而止。
四
到了青山水库建设时期,开始发展渔业。
这里原先就有鲤鱼、鲫鱼、鲴鱼、鲶鱼、红鳍鲌鱼、鲑鱼等品种。1960年大坝堵口蓄水后,不光有野生鱼,还开始放养鱼种。8000亩的“大鱼塘”里,投放的鱼苗有鲤鱼、鲢鱼、鳙鱼、太湖银鱼、鳗鱼等。
青山水库属于营养型湖泊型水库,很适合鱼类生长,是当时杭州地区重要的渔场。1979年,水库放养鱼种技术还获得过杭州市科技二等奖。
水库鱼的产量也高,在上世纪80年代,青山水库8000亩水面,亩产鱼一直稳定在八九十斤水平,其中最高年产量达98.3万斤(1971年),在全国同类水库中,养鱼产量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全国大型水库养鱼先进单位,还曾在全国作过经验介绍。水库里的大个子鱼不少,1993年捕过一条大青鱼,足有140斤重!
不过从2017年开始,水库鱼已经不是专门的商业养鱼了,采用的是“洁水渔业”模式,“以鱼养水”、“以鱼洁水”。每年投放的鱼苗是花鲢、白鲢,都是净化水质的小能手。去年底,水库投放了10万斤鱼苗,计划在明年夏天进行鱼群监测,再做合理的捕捞、投放计划,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循环。
青山水库允许钓鱼,但如果钓到花鲢、白鲢,是要放回到水库里的。这些净化水质的功臣,不可以被随便带走。
管理部门也在做打算,让青山水库的鱼儿们在不久后成为青山湖的一个特有品牌。青山水库是饮用水源,不能投放鱼饲料,水库鱼们是妥妥的“野生”状态,吃浮游生物,身段、滋味也不一般。
五
青山水库的鱼好吃。
老居民们都记得水库鱼的鲜味。
靠水吃水,住在水边上,捕鱼是很自然的事。
在水库还没建之前,每到冬天枯水期,附近的老居民就会用自制工具抓鱼。
用竹子做成简易的鱼叉,冬天水浅,结冰了,鱼已经冻得呆呆的,一扎一个准。
也用一种竹编的“倒笼”,像个喇叭的样子,进口大,出口窄,鱼进去就出不来了。老居民们晚上把“倒笼”放水里,第二天早上,总能捉到好几条昏头昏脑的鱼儿。
在上世纪80年代,结婚时摆酒能弄到几条水库鱼,婚宴的档次一下子就高了。当时,水库里的草鱼大多在两斤左右,专送杭州供楼外楼烧西湖醋鱼用。
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那时候青山湖的水是“清光光”的,都能看到鱼在水下游来游去。
当时的水库鱼有多好吃呢?有老居民说,晒成鱼干,什么调料都不放,生吃味道都很好。
临安区青山湖街道文化站冯益民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他们同学会,三四十人一起上了水库的船。一边聊天唱唱跳跳,一边用网兜捞上鱼,直接就在船上烧。一脸盆那么大的红烧包头鱼,一点腥气都没有,好吃到停不下来。还有水库里的螺蛳,和其他地方两样的,个头小小,壳薄薄的很光滑,鲜到眉毛要掉下来。
只是后来,工业开始兴起,青山湖一度污染严重。
2000年前后,城市建设正兴,许多有证、无证的挖沙船在青山湖挖沙。居民们记得,有一段时间,水库鱼吃起来有一股柴油、泥土味,卖到市场上无人问津。
这些年,对青山水库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大刀阔斧地开始了一系列的整治工作,鱼儿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好吃的鱼又回来了。
水库鱼有那么多,哪种最好吃?
老居民们各有所爱,但吃得最多、最受欢迎的,要数包头鱼和白条。
在当地,红烧包头鱼和包头鱼汤是不少餐馆的头牌,清蒸白条、抱腌白条也是餐馆的特色菜。不过,白条能钓上来不多,能吃到也要看运气。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