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柯溢能)这两天,21岁的王阿滋(AZIZ ONG)和他的11位文莱同胞在浙江大学完成了化学工程专业课程的期末考试。他们的目标是成为文莱新一代本土石化工程师。浙江大学、文莱大学和浙江恒逸集团共同实施的化工人才联合培养项目正在帮助这些年轻人实现这一愿望。
恒逸文莱大摩拉岛石油化工项目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落地的重大项目之一,项目一期自2017年开始建设,目前投产在即,预计全面投产后可创造4000个直接就业岗位。为了胜任今后在本国首个大型现代石化基地的工作,王阿滋和同学们必须充分掌握专业知识技能。
“我们首先在文莱大学学习一年半,掌握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来到浙大后我们学到了很多实践性更强的内容,经常动手做实验,对化工学科各个领域和环节的理解都大大加深了。”王阿滋说。他们于今年2月来到浙大,在这里的课堂理论学习将持续一年,随后前往大摩拉岛石化基地开展实习。最终他们将在文莱大学取得学位,并走上工作岗位。
实际上,王阿滋和同学们已是第六批来到浙大参与联合培养项目的文莱留学生。他们的学长有的在大摩拉岛石化基地实习,有的已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联合项目培养的学生是各部门、各装置抢着要的人才。”恒逸实业(文莱)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赵辅珍说,“他们专业能力强、上手快,又了解中国文化,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为两国人员的交流合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桥梁纽带作用。”
浙大副校长何莲珍说,文莱项目开拓了浙大服务国家战略的新模式,浙大将继续发挥高校独特优势,携手更多企业走出国门,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