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的城市夜景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穿着橙色的工作服,头戴耳机,手里还握着一根长长的铁杆,独自在马路上走来走去,还经常要俯下身来靠近地面,然后一言不发地仔细倾听……
他们有个专业的名字叫“听漏工”,是城市自来水管道管理中一个特殊的工种,他们主要利用听漏设备检测自来水管线漏水情况。如果把埋在地下复杂的水网管道比作血管,那么他们就像医生,每天带着听诊器,为水管“听诊把脉”,精准找到漏水点,以便于及时检修,节约水资源。
全杭州,只有十几名“听漏工”。从事这行快30年的李文炳,是杭州水务公司的“金耳朵”,有他在,再难找的漏水点都能被找到,而且误差不会超过50厘米。
听漏工是怎么工作的?
听漏工的工作时间一般在半夜,需要一双特别灵敏的耳朵和多年的艰苦磨炼。听漏工出门,必备两样工具。
一个是音听仪,四四方方的小盒子挂在胸前,厚实的耳机戴在头上,手上还要拎着一块像秤砣一样的收音器。将收音器放在路面上,耳机里就会传来被放大百倍的声音,帮助听漏工辨别地下的声响。普通人戴上这副耳机,听到的是一片嘈杂的声音,而且由于放大倍数过高,多听一会儿,可能会觉得头晕。“有时候正在用音听仪,路边一辆车经过,或者鸣一下笛,那个声音是非常非常响的,感觉耳朵都要被震聋了。”李文炳说,“这行做久了,时不时会耳鸣。”
还有一个工具,是一根长约1.5米的实心钢杆,钢杆上端是漏斗的形状。用音听仪找到大致位置之后,再往地上钻一个孔,把这根钢杆伸进去……蹲下来,漏斗靠在耳边,再听,最终确认精确的漏水点。
就像从一首歌里分辨出“哆来咪发唆”,想从这片杂音中分辨出漏水的“滋滋”声,需要丰富的经验,这得花一两年的时间慢慢训练。而城市地下管道蜿蜒复杂,建设年代不一样,管道的材质也不一样,漏水的声音差别就更大。隔着厚厚的水泥路面,包裹在城市的各种杂音之间,想要精准地找到漏水点的位置,还要有多年的实践经验。
1990年,李师傅被调到听漏工这个岗位,没过几个月他就萌生退意。“这个工作,大多都要在晚上很安静的时候干活,娱乐时间很少,而且往往都是一个人,在空荡荡的街上走来走去,很孤独。而且那个时候,刚好是我找对象的年纪。”李师傅笑着说,虽然听漏工干的不是体力活,但时间一长就会觉得疲累。
有时候,李师傅会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顶着大太阳一走就是一个下午,没有树荫,还不能快走,只能晒着;到了冬天,耳朵靠近听漏棒,都能让人冻得“一个激灵”。让他坚持下来的,是找到漏水点的成就感。“比如说一个小区里,在正常用水的情况下,突然水费异常高,那么很有可能是水管有漏水的情况。如果没有听漏工,那么就要把地面全部挖开,找到漏水点,再做维修,很麻烦也很浪费。有了我们,能精准地找到漏水的点,再去做维修,就会节省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这是项不可替代的技术活。”
支援地震灾区
护航G20杭州峰会
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李文炳对两件事印象深刻,也因此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
2010年,地震灾后重建工作正在进行,四川竹园镇刚刚新建的几所学校即将开学,但学校的供水出现了问题——新修的管道本来可以给几所学校同时供水,但打开水龙头,水流却很小,跟不上日常所需。
当地工作人员怀疑可能是管道漏水,但又迟迟找不到问题症结,于是请浙江的专家帮忙。接到任务后,杭州水务集团派出了最强“听漏工”李文炳。
作为支援地震灾区团队中的一员,李文炳带着他的两个“老伙计”来到竹园镇。李文炳从供水管道开始的地方找,从下午一直排查到晚上,确认管道没有漏水情况。经过再次排查分析,李师傅认为主要是管道间的阀门出了问题——无法正常开启,所以才导致水流过小。果不其然,经过对阀门的检修,几所学校的正常供水立马恢复了。李文炳说:“为灾区重建尽了一份力,这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举行。李文炳和同事们从年初到11月底,共检出漏点348处,为保障杭城供水管网安全,尤其是为保障峰会重点区域的供水设施正常运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果因为管道破损导致水溢出路面,且不说影响交通,更会影响杭州的城市形象。那段时间工作紧张有压力,但圆满完成任务,也觉得很有成就感。”李文炳说。
两个95后小伙子的加入
李师傅有了接班人
听漏工这份工作,辛苦、枯燥,极度考验耐心和学习能力,愿意做这份工作的人也越来越少。前几年,杭州水务集团有20多个听漏工,但年龄大多都在50岁以上。“工作太枯燥,也很辛苦,年轻人受不了的。”李文炳原来带过一个实习生,但工作了一个星期,这个实习生就因为身体承受不了而离开了。
听漏检漏工作,目前尚无其他仪器可以完全替代,主要还是靠人力。李文炳和同事担心,检漏工作是否会后继无人?现在,有两个95后小伙子加入听漏工的队伍,这让李文炳看到了希望。这两个大男生,一个叫詹圣安,一个叫徐航涛,先后到李文炳这里拜师学艺,现在已经能分辨出漏水的声音了。
最先跟李师傅学艺的詹圣安说,他是主动想来做听漏工的。一开始是因为对这份工作很好奇,后来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这份工作对技术要求很高,就更喜欢了,觉得这是一份“不可替代的技术活”。“刚进水务集团,就听说了李师傅的大名,金耳朵,技术能手,能跟着他学感觉很幸运。”
在日常工作中,除了教会徒弟如何听声辨音,李文炳说得最多的还有责任两字:“虽然工作很枯燥,但是我们的责任心需要很强,因为我们工作如果马虎一点,错过了漏水,就可能造成大型管道爆裂,把所有交通中断,还会影响到千百家用户的生活用水。希望你们能努力踏实学技术,接过我们的听漏棒,做出更好的成绩,为杭州人民服务。”
2014年入党,李文炳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他的手机常年24小时开机,因为除了为水管网“体检”,听漏班还要为抢修的同事定位漏水点的准确位置。夏季用水高峰和秋冬交替之际,水压不稳定,都是他们最忙的时候,就像李文炳说的,“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时间”。
作为党员,李文炳以苦为乐,他觉得精准地找到漏点是一种责任:“作为我们党员,首先的责任就是要围绕老百姓服务,所以我们工作一定要踏踏实实,一点也不能马虎。一条管道,要是这儿漏一点,那儿漏一点,一年下来,至少能漏上万吨水。”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许许多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共产党员,他们默默无闻地坚守在工作一线,怀着共产党员的初心,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地向着目标前行。
杭州市网信办和《都市快报》联合推出“精神的力量 初心在身边”主题网络宣传,深入一线寻访杭州基层党员干部,展现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事迹。
今天推出第三篇——杭州市的“金耳朵”、听漏工李文炳。
我们还在寻找更多的优秀共产党员。如果你身边有这样始终保持初心、不忘使命的“楷模”,也请告诉我们。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