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近日报道了国庆期间杭州万松书院相亲会上一对在杭州有十多套房、年租金百万的父母,“摆摊儿”给独生女征婚的事情,引发网民的热议。
网民们之所以为此“吵翻天”,一方面是鉴于这对父母所列出的家底及女孩自身的优质条件,感叹家境和条件都这么好的女孩,还是逃不过父母代为相亲征婚的命运,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另一方面则是对该父母开出的对男方的要求有些异议,觉得自身条件都这么好了,还要求男方要有车有房,要求有点高。
该不该对男方提这样的要求,作为旁人,其实不便过多评价,既然是相亲,讲求一定的条件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只要不过于违背常理,都是可接受的范围。何况,开列这些条件,很多时候只是父母的一厢情愿,女孩自己未必就愿意这么干。正如上述拥有十几套房子还替女儿征婚的老陈来说,纵然物质条件很好,但女儿喜欢随缘,他也真没办法。
这其实也引出了一个现象,即在婚恋问题上,青年人实际上与父母之间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脱节。有些青年男女是乐于独身,奉行的是单身主义,对世俗的婚姻并没有渴望;另一些青年人则对爱情充满了幻想,讲究的是一个“缘”字,对所谓的相亲不说反对,至少也是反感;而一些能够接受相亲这种方式的青年人,事实上,在认知上也存在着代沟,并不喜欢父母的大包大揽。
中国青年报社曾对1953名未婚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父母为孩子把关相亲上,61.5%的受访青年希望父母多给建议,但不要替孩子做主;57.5%的受访青年建议父母多了解子女的想法,不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孩子;45.0%的受访青年最不能接受父母完全代替孩子相亲。
也就是说,像上述这种“摆摊儿”为独女征婚的做法,其实是不太能被青年人所接受的。青年人即便是通过相亲来寻找对象,很多时候也会把“眼缘”即感觉放在第一位。但父母作为婚姻的过来人,他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所谓人生经验,把外貌、家庭出身、经济状况等作为重要条件。与之相比,“眼缘”便显得有些虚无缥缈,而这却是两代人通常总会存在的认知偏差。
简单来说,在择偶的条件选择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认知往往是脱节的。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类似于万松相亲会上父母“摆摊儿”代子女相亲征婚的做法,看起来很热闹事实上作用并不大的原因。正如许多网民所言,万松书院相亲已经演变成了父母退休生活的乐趣之一,跟跳广场舞差不多,其实没什么用。
父母为子女相亲征婚,出发点是好的,但方式并不一定对子女好。一方面,父母的想法与子女有很多不同;另一方面,恋爱不只是看双方物质条件,还需要看双方情商、成熟度、思维方式等。父母总希望一步到位地给子女安排好,这种越俎代庖,反倒会适得其反,徒增子女的反感。
在相亲的路上,父母应当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少催促,少唠叨,更不要冲锋陷阵,把恋爱最终的决定权还给子女自己,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大胆、正确地面对婚姻大事,放手让他们去追求异性,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未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