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24日讯 战疫的日子里,有很多人在记录。
温州乐清有个摄影师灰哥,从2月4日乐清封城那天起,就每天拍照片,记录下亲人、邻居、陌生人的视觉故事,发布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取名“围城记”。
其实,还有很多个“灰哥”,都在进行自己的纪录,以诗,以文,以摄影,以短视频,记下自己看到的,有所感的点点滴滴。
所有的记录,会使将来的人们,能够看到一部“活的2020新冠抗疫史”,而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
披上战衣,他们让人心疼
战疫,有人在后方,有人在前线,他们被称为“逆行者”。
李兰娟七旬再战,陈薇与病毒赛跑,何强驻守方舱……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从浙江奔赴最危险的前线,去湖北救人。
隔离病房里,因为全副武装,看不清脸,他们把名字写在了防护服的背后。
如果你曾为来自海外的捐助箱上那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而感动,那么看到“白衣天使”背后朴素的文字,是不是也特别想抱抱这些可爱的人。
有的写着“武汉加油”;有人写上“精忠报国”;
“等疫情结束后,我娶你”,这是医生小伙心底最迫切的话;
“孙辰,好好学习”,这是驰援武汉的医生爸爸放不下的叮嘱;
有人写上“胡歌老婆”,你猜到了,这位主人是一位美小护;
还有的防护服背后,特意写上了“党员”二字。
如果打开一张(段)他们某一日,某一时刻的照片或视频,很多感性的人,会瞬间泪奔。
真是心疼他们啊。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医学生誓言。他们从不敢忘。
你是否知道,浙江第一位驰援武汉的医生名叫郑霞,她是一位干了多年ICU的医生,至2月24日,她已经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的ICU里奋战了30多个日夜。物资紧张的那几天,她放弃吃饭、喝水,只想尽量在病房多呆一些时间。在救护现场,她不止一次看到护士晕倒。
这么多天,她只发过一条朋友圈,“吃百家饭,穿百家‘防护服’,金银潭的我们都在努力。”
郑霞之后,一批批医务工作者集结,奔向湖北省武汉、荆门各地。
2月19日,浙江省组建的第五批医疗队再次出征武汉,共172人,同天出征的还有浙江省对口支援湖北省荆门市新冠肺炎防治第二批医疗队,共105人。
截至2月19日,浙江共派出支援湖北医务人员1990人。
浙江人坦言:我们大浙江啥都能捐,唯独白衣天使是借给你们的,请记得毫发无损地还给我们呦!
如果只是讲职业道德,无论是希波克拉底誓言还是南丁格尔誓言,都没有要求他们不顾自身安危牺牲生命去救患者——但他们毫不犹豫地出发了。
今天,怎样被感动;明天,请怎样去尊重!
青春面孔,最可爱又硬核
2月14日,浙江第四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出发了。目送1997年生的小护士赛婷拖着箱子远去,吕敏芳,浙大二院消化内科护士长,百感交集写下诗句——
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战场/娇小的身躯,庞大的行李箱/负重前行的身影,如此壮美
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战场/稚嫩的肩膀需要学会担当/风雨的世界需要去搏击翱翔
武汉需要天使/而你就是那个天使
很多年轻人,年前还是一个到处追星的饭圈小迷妹,或爱刷抖音痴迷游戏的低头族男孩,可是疫情一来,他们中的很多人,悲喜为疫情牵动着,自觉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一个个井然有序的志愿者小组在行动,主力就是青春面孔。他们说,我们因为湖北疫情而聚集,因为全国疫情而进一步壮大队伍。我们作为个体都是普通人,但团结在一起就可以大有作为。我们认为:唯有行动,才能让世界更美好一点。
他们不暴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工作单位,只用化名。他们因为太忙,没时间接受采访。
一些志愿者因为陆续复工只能退出,又有一些新的面孔加入进来,显示出惊人的能量。
“战疫”大军中,我们看到了90后的集体风貌,他们以多元的专业技能,铸造起坚固的防线。他们从不一样“画风”中表现出来的种种硬核,又让人们刮目相看。
世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我现在最想吃肉,想吃儿子做的红烧肉。”说完这句话,70岁的苏阿姨笑了,带着些许不好意思。
这位想吃红烧肉的苏阿姨,在浙大一院ICU经历了一个多月的生死之战,康复出院了。当天,浙大一院共有12位出院患者,其中包含2名危重型患者,苏阿姨就是其中之一。
这样的好消息,我们听到得越来越多了。人们盯着越来越多的痊愈数字和越来越走低的新确诊人数,开始期待走到春天去。
这是在后方的普通人的心意。
许多许多你我他,坚守在家,祈祷着素昧平生的医务工作者平安归来。许多许多个体,出钱出力捐钱捐菜,捐出口罩、纸尿裤,捐出各种物资。
每个街道的社区,都有戴着口罩的一线基层工作者早出晚归的身影。
即便是被困家中的他们,与家人朝夕相处中,要照顾好因为疫情不能在阳光下随意撒欢的孩子,要操持全家人的柴米油盐,要操心家中老人的日常,也是在为“战疫”做贡献。
一位浙江宁海的读者潘志光给我们发来他用诗记录的宅家日子——
门外的小路/天天撵着闲逛的风/家里的冰箱空了/戴上口罩,去超市买点菜/
回来后,顺便用竹竿挑着竹篮/将两棵大白菜、五六块香干、半条鱼/十几只鸡蛋和一碗温暖的话语/给隔墙孤寡了多年的丁阿婆/
他问自己:我能干什么呢?/我能干什么呢?/我像墙角番薯似的/老老实实地坚守在家里/不给国家增添麻烦/
他说出的,正是我们每一位在“战疫”大后方的人们的日常生活。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你若安好,我便晴天。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