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瓯江100米处的河边村公路两侧,白墙黑瓦的徽派民居干净整洁,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气息浓郁温馨。
这个有着整整五百年历史的小村落,曾一度以种植柑橘为生,后来柑橘滞销,转而大力发展木制品产业,又为了解决污染问题,转型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80后民宿老板杨翔军告诉我,5年前这里还是154家违规乱建的木制品加工集聚地,漫天粉尘,噪音四起。
然后,就是那雷厉风行的43天,拆除违建、整治脏乱差。从此,借助景区红利,这里的民宿产业开始兴起,不少村民都主动参加农家乐的培训课程。
我发现杨翔军是个很爱干净的人,平日看到民宿哪里脏了,会马上拿抹布擦一擦。但他说,早些年做木制品的时候,都是满身尘土,头发上总是白白的灰,很多天都不换衣服。
用杨翔军的话说,现在和以前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以前哪里谈的上生活,全是为了生计。”
“那现在呢?”
“现在可以谈幸福感了,家人小孩在身边,能挣到钱,环境又好。”
不仅是杨翔军,在和周围村民聊天中,我也都能感觉出,他们对现在生活的满足,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本报记者 陈曦
一代代人的奋斗,才是这山村不灭的灯火
访千年畲寨,入深山古村,八路记者辗转寻访,他们说——
我听见,古老畲歌正清越激昂
驱车来到常山对坞村,是一个雪后的傍晚。天色在汽车绕着起起伏伏的山路盘旋中渐暗。
黑夜中,突然抵达一处宽阔地。村口老樟树上,缠绕的景观灯闪烁;穿村而过的小溪上,横跨一座木结构的廊桥;廊桥边,6米多高的木杆子上,天灯已点亮。
这盏点了400多年的天灯,一代接一代,未曾间断。村民们以此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现实中,有不少下山搬迁的村落,因为人的离去,村子渐渐消亡。对坞村是一个例外,尽管也是下山搬迁,但因为有了年轻人的回归,古村依然生机勃勃。
2019年底建成的一条通村柏油路,是古村崭新的开始。
“虽然在外多年,想得最多的,还是村里的模样,所以我想回来建设家乡。”陪着我们的王飞说。
“家人都在杭州,村里老房子也拆了,你住哪里?”我们问。
“住村民家里,这家住住,那家住住。”浓眉大眼爱笑的王飞,是真的热爱家乡,“以前想着走出大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现在想着回来,是为了村里能有更好的发展。”
对坞村一直有耕读传家的传统,村里出过不少名人,点了400年的天灯,寄托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在,点燃天灯的薪火,传到了这些年轻人手里。他们让古村焕发生机,让乡村有更好的未来。
梦想照进现实,400年来不曾熄灭的灯火,它照耀着过去、现在,还有未来……其实,点亮幸福生活的,不是这股灯火,是一代代人不断传承、不停努力、不懈奋斗。
这是天灯新时代的内涵。
北纬30度线上的“数字兄弟”
恩施,这个与杭州同属北纬30度线的城市,却有着别样风情,古朴典雅的风雨桥,层层叠叠的二高山梯田,依山而建的吊脚楼……
而更让我有几分兴奋的,是杭州江干区与恩施在当地花枝山携手打造的一个网红直播村。
恩施富硒小土豆,细腻软糯……恩施玉露茶香四溢,沁人心脾……今年6月底,这个小山村开启了首场农民网红直播。
据说刚开始时,农民主播们还容易紧张到忘词,但现在,当地的种粮大户杨凯面对镜头,流利得不得了:“我们这儿的海拔高,水质土壤好,这里的大米,你吃一口就知道什么叫香甜。”
这次,我见到了53岁年纪,却玩成网红直播达人的“秀秀大姐”;见到了……
杭州算是数字经济之城吧,可我在恩施感受到的,比杭州差不了多少。
如今的花枝山村,从“主播带货”到试水“网红直播”,从打造“农民主播培训班”到建设“花枝山网红直播村”,从“摆脱贫困”到“致富带头人”到“乡村振兴者”,农民变主播,手机变农具,实现了“自己的山货自己带”。
这条数字之路,看来就是恩施通往小康的康庄大道。
17年,“世外桃源”养成记
从杭州出发,乘坐三个多小时高铁到温州苍南,接着驱车一个半小时才能到达左溪,一路群山纵横,涧谷幽深。
到左溪的这一路,让我终于体会到了高铁之外,还有这样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山高路远致富难。
当地人说,这里的孩子曾每天都要走好久的山路才能到达山下的学校,走着走着,有一天他们下了山就不回来了。因为他们说,外面的世界才是精彩的,外面的世界才能挣到钱。
2003年,泰顺以“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为目标开展脱贫攻坚。
到现在17年,17年,刚好是一个婴孩长大成人的时间;17年,这里的山乡面貌发生了巨变。
到达左溪的那天,阳光明媚,十几幢设计精美的五层小楼沿着蜿蜒的河道静静伫立,前头是每家每户的小花园,背后是绿意盎然的山林,宛如一幅绵延不绝的写意山水画。
以前,村里小伙都害怕带姑娘回家,觉得丢人。如今,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慕名而来,问感受,都说空气好风景美,羡慕住在这里的人们。
一个曾经深山里的落后小村落,变成了如今人们口中的“世外桃源”。
“流水穿村过,过溪搭桥梁。出门观山景,桂飘十里香。秋兰进幽室,畲歌入云霄……” 左溪是一个少数民族村,畲族人口占62.3%。采访途中,有幸听到他们这首民歌。
歌曲悠长舒缓,描绘了这里人们的新家园,也唱出了这里人们的新生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