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17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何冬健 俞碧寅 通讯员 胡高洁 王夏君)3月15日,一阵淅淅沥沥的小雨过后,永嘉群山之间雾气氤氲。一群群本地鸡在永嘉县北城街道(原下寮乡)的山间地头觅食。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建良惦记着当地鸡苗的生长情况,驱车近4小时,走进农民的鸡舍指导生产。
在之江大地上,这样的牵挂已经持续了整整18年。2003年,带着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殷切嘱托,来自省农科院、浙江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的首批101名科技特派员奔赴浙江省最不发达的100个乡镇,深入农村开展科技服务,助力农民创新创业。
“我去年一共回乡76次,和农民常走动,彼此也熟悉。”作为省农科院首批50名科技特派员中的一员,今年59岁的吴建良待在办公室的日子屈指可数,在他眼里,脚踩在永嘉县的土地上反而有一种亲切的“归属感”。
科技是创新之源,农业是民生之本。连日来,《习近平在浙江》采访实录在浙江省科技工作者中引发强烈反响,吴建良认真研读了采访实录中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内容,更加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民的深深关切,“习近平同志提出,民以食为天,肚子吃饱了,才能发展其他的东西。他的情怀始终激励着我们科技特派员,全心全意服务浙江农业发展。”
过去的下寮乡,鸡苗生产依赖老母鸡孵蛋的方式,种苗成活率低。吴建良扎根下寮后,从杭州带了两台孵蛋机,和当地农民一起用扁担挑上山。“鸡苗的成活率提升了,数量增多了,老百姓都高兴,对科学技术是打心眼儿里服气。”吴建良说。
以培育示范户为核心,以生态高效养殖技术为支撑,目前,吴建良在永嘉县共推广本地鸡苗95.7万羽,生产本地鸡蛋3.5万公斤,新增产值4480多万元,带着山区农民共同走上致富路。
如今,之江大地上仍活跃着科技特派员的身影。穿山林、走泥路,18年如一日,他们躬耕在田间地头,一任接着一任干,服务浙江加快发展以县域为主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脱贫、增收、奔小康。
“习近平同志十分支持省里安排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去。当时每年都有100多名科技人员下乡,帮助农民科学种田、开发山区,受到农民的衷心拥护。”回顾科技特派员工作,省农科院院长助理、科技特派员团队负责人孙国仓深有体会。18年来,省农科院共派出省派个人科技特派员14批1052人次,提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3200多项次,培训农民15.8万人次,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眼下,省农科院继续把科技特派员工作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任务,打造产研融合发展共同体。“接下来,我们的科技创新要和浙江的生产需求紧密结合,增强创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为科技特派员提供源头活水;产业队伍和农民群体相结合,形成一支带不走的特派员队伍;特派员工作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服务乡村产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为浙江省乡村振兴植入更多科技元素。”孙国仓对此充满信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