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宁 通讯员 罗建根 郑珊珊)在浙江,临床用血有了新效率。10月19日,由省血液中心牵头的血小板基因数据库协作组在杭州成立,这一涵盖全国29家省级血液中心、市级中心血站的创新协作模式,将借助数字化手段,快速筛查相匹配的血小板数据,以最快的速度为患者找到与其相匹配的血小板。
长期以来,血小板输注是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肿瘤放化疗等引起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等疾病的重要方法。“人体内的血小板上存在多种抗原,不同个体血小板上的抗原表面存在差异,一旦患者输注不相容的血小板,就可能引发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省血液中心输血医学研究所所长何吉告诉记者,破解这一临床难题的有效方法,就是让不同区域、不同医疗机构的供血者信息和用血者信息实现互联互通,提升血小板配型的成功率。
记者从省血液中心的数据库平台看到,献血者信息、配型者信息、申请单位信息、配型情况等信息都进行了有效集纳,这个高效运转的数据库,打破了原来的“数据围墙”,让配型效率有效提升:医疗机构临床发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病例后,可向协作组内的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发起配型申请。各地的血液信息化系统将首先对血小板待检库、成品库进行智能查找、自动锁定,实现第一时间定向供应;一旦待检库、成品库中没有现成血小板,基因数据库将自动筛查出基因相匹配的献血者名单,主动招募足量的献血者参加捐献,定向保障供应;特殊情况下,可异地调用血小板,第一时间保障患者的血小板有效输注治疗,实现临床用血的安全、及时、有效。
早在今年5月,我省就已依托浙江血液云平台信息系统完成省域内采供血机构数据并库,实现全省采供血机构开放共享,同时向全省医疗机构开放血小板基因配型服务。据统计,目前我省血小板基因数据库已有库容量24224人,累计共125位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患受益,共输注基因配型血小板近500次。
省血液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胡伟告诉记者,数据库的建立,不仅提升了临床用血效率,还提高了临床用血的安全性、规范性。下一步,协作组将建立异地搜寻配合调配的联动机制。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