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绍兴以居住证为载体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让流动人口共享同城待遇
2021年10月27日 07:14:13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施力维 钱 祎 陈佳莹 朱银燕 通讯员 谢敏敏 罗乾天

  在浙江,每3人中就有1个流动人口。2900余万流动人口汇聚“浙里”,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澎湃活力。在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探索形成“橄榄型”社会,广大流动人口特别是进城农民工是其中的重点群体。

  如何让进城农民工实现市民化,更好地安居乐业,享受同城待遇?浙江,正在打破无形的墙。

  今年6月,绍兴市公安局在省公安厅的指导下,在全省率先启动电子居住证改革。在数字化改革牵引下,当地进一步完善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救助以及数据资源归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形成了改革合力。

  10月19日至20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与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省委党校公共管理研究部联合开展“‘浙眼阅治理’——‘书记县长冲冲冲’‘政已阅’走进绍兴”活动,探寻共同富裕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课题的“绍兴解法”。

  从管理到服务

  一张证背后的理念转变

  相比电子《浙江省居住证》这个称呼,许多绍兴新居民更喜欢把手机上这张绿色的证件,形象地叫作“电子绿卡”。

  河南人于凤娟在绍兴越城区一家纺织厂工作。来绍10多年,她申领过红本的暂住证,更换过IC卡式居住证。如今已有两个孩子的她,刚通过“浙里办”App申领了一张“电子绿卡”,用于个人医保和孩子就学。

  由暂住到居住,从实体到电子,于凤娟们见证的,不仅是证件形式的改变,更是一座城市对他们的认可与接纳。

  “把电子居住证,打造成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的‘身份证’、服务城市的‘贡献证’、共享发展的‘权利证’。”绍兴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俞流江说,一张证件折射的,是包括公安在内各相关部门理念的转变——对流动人口由传统的重管理,转向重服务。

  目前,绍兴户籍人口有约447万,在册流动人口约185万。广大的流动人口,特别是大量来绍务工的农民工群体,为绍兴制造业的发展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但另一方面,流动人口也对当地的社会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绍兴市公安局副局长潘益民说,10多年前,公安机关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相对单一,重点在于掌握暂住人员的情况,为加强治安管理、案件侦查提供可靠信息,也为其他职能部门提供较为准确的基础信息。

  眼下,流动人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流动人口已成为影响人口区域分布、年龄结构甚至性别结构的内生动力之一。”参与调研的浙江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屈群苹认为,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重点和难点在于流动人口,特别是其中的农民工群体。

  围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公安机关不仅要增强服务意识,更要通过改革,为进城农民工提供更为优质的公共服务。按照省委数字化改革要求,省公安厅聚焦群众所急所盼,以居住证申领这一高频事项为切口,在绍兴等地试点开展电子居住证改革。

  5月19日,浙江绍兴、安徽阜阳警务合作签约暨浙皖新生儿落户“跨省通办”首发仪式在绍兴市公安局上虞区分局举行,贾女士率先享受此项政策。
  记者 郑培庚 拍友 罗乾天 摄

  在省级部门的协同、支持下,浙江政务服务2.0平台、公安流动人口信息系统,两大平台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互联互通;证件申领受理端、审核审批端、查看展示端同步运行。

  长期从事人口管理工作的诸暨市公安局枫桥派出所民警赵信,对电子居住证带来的便利深有感触,“现在窗口办证的人少了,但大家的满意度高了”。按照以往实体居住证的办理流程,公安部门需15个工作日内才能完成制证,现在,办证流程从线下搬到线上,领证时间缩短到2个工作日,还免去10多元的制作工本费。

  诸暨市公安局户籍窗口民警为群众讲解电子浙江省居住证申领方法。

  截至10月22日,绍兴全市已经核发电子居住证23674本、签注35642人次。对于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儿童等人群,公安部门在户籍窗口仍然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确认单。统计显示,群众对绍兴公安各户籍窗口满意度达到99.95%。

  从分散到集成 一次破圈的深刻变革

  在绍兴,电子居住证可以当景区门票,打开手机出示证件,市内主要的5A级风景区免费游览;电子居住证是入学凭证,“浙里办”App入学报名,省去纸质材料,凭电子证全流程网办;电子居住证又是医保凭证,看病就医直接享受本地医保……

  看似小小的一张电子居住证,却像一个平台集成着各类公共服务,让各部门的改革“破圈”,从盆景集成为一道风景。依靠电子居住证,在绍兴可同等享受劳动就业、社会保险、义务教育、卫生计生、文化体育、证照办理、住房保障、公共交通、社会事务、法律服务、社会救助、户口登记等12方面的基本权益和公共服务政策。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明确,要“大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此次电子居住证的改革探索,特别突出了集成改革的理念。

  据了解,过去公安、教育、民政、人社、文旅等部门都为流动人口制定了相关的服务政策,但缺乏有效联动。许多改革都局限在各自部门内,有的知晓度不够,还有的要多部门来回跑才能享受。

  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绍兴各政府部门间共享各类数字资源,并以电子居住证为统一的证照基础数据,从而有效提升了流动人口办理义务教育、医保社保、保障性住房以及婚姻登记、申领驾驶证等公共服务的智能化、便利化水平。

  诸暨志愿者(右)上门了解新居民工作、生活情况。 拍友 杨泉 王雨 摄

  以电子居住证改革为契机,绍兴将试点工作纳入整体户籍制度改革,并成立了工作专班,通过协同共享和开放共建,召集相关部门共商公共服务政策,不断拓展电子居住证的应用场景,使这张证的覆盖面更广、含金量更高。

  从分散到集成,一张电子证,让新居民尽享同城待遇,平衡了各部门间的“温差”。改革,还在缩小地区间公共服务的“落差”。

  今年开学季,上虞新居民孙先生还在为孩子入学发愁。由于刚从温州搬到上虞,按照上虞此前的规定,新居民需缴纳6个月社保后,才能取得电子居住证。

  值得一提的是,为有效简化省域内城市间居住证的转换手续,推动流动人口共享同城待遇。今年8月1日,我省在上虞启动了省内居住证互认改革试点,只要在浙江省内办居住证累计连续登记满6个月,就能在上虞进行电子居住证跨行政区域互认转换。这让孙先生的孩子,成功就读上虞的公办小学。

  今年5月,长三角区域跨省联办也迎来新突破。从安徽来上虞打工的贾女士,领到了长三角区域首本跨省通办的新生儿居民户口簿。想起几年前第一个小孩出生时,她还特地赶回老家办落户,“这次只用了几分钟,就在上虞给宝宝办好了安徽的户口,对我们外乡人来说很方便!”

  打破壁垒,让“好邻居”真正成为“自家人”。“绿卡”一路畅通的背后,是一桩桩群众“关键小事”难点、堵点的逐一击破,为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逐步打破城乡间、区域间的壁垒,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这些都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了内生动力。”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结兵说。

  从游离到融入 一个“橄榄型”社会的探索

  每天下午2时,3个月内首次来绍兴且已住满7天的外来务工人员会陆续收到一条短信:“为保障您的合法权益,即时享受公共服务和生活便利,请主动在微信小程序‘越乡汇’申报居住登记……”

  下午2时、3个月内首次、住满7天……这些看似寻常的细节,实则是相关部门一次次反复开会琢磨的结果。“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晚上在餐饮行业打工或者做小生意,上午休息,下午2时后是他们最有可能收到短信的时间。”越城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董涌涛介绍,为了让流动人口安心住下来、留下来,分布在越城区的506名流动人口专管员,每天四处寻找优质租房和招工信息,第一时间在“越乡汇”上发布。

  一直以来,在城乡二元体制下,以农民工为代表的流动人口在社会保障、政治参与、文化生活等层面,都与城市居民存在差距。推动农民工从游离到融入,加快人的现代化进程,携手迈向共同富裕,是绍兴探索已久的课题。

  安徽人季业成对自己在绍兴的生活现状颇为满意。他租住的50平方米人才公寓月租金只要300元,不到市场价的四分之一,社保、医保等待遇也和城市居民一样。

  “户口还在老家,但我和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居民没有什么区别。”季业成的这番话是有依据的。以他所租住的鹅境雅园小区为例,这里除了是人才公寓,还把一半以上的住房低价出租给企业,为企业里的外来员工提供安身之处。

  在如今的绍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实行不分户籍的均等化。在教育这一备受关注的领域,更是做到了无差别待遇。

  从一个领先全省的数据中就能发现:绍兴市义务教育段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在校总数为10.6万人,占义务教育段在校总学生数25.9%,这些学生的公办入学率高达97.4%。“我们确保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子女百分之百入学,流动人口子女全部被纳入帮困助学体系,全程资助、全面覆盖。”绍兴市教育局副局长丁初效说。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郁建兴一直十分关注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对于绍兴在住房、教育等方面让流动人口分散式融入社会的做法,他颇为认同。在他看来,如果为流动人口划定专门的住所,会一定程度造成社会排斥风险。“未来是否可以探索通过基金会等形式直接为流动人口发放补贴,让他们在广阔的市场中购买租房等服务,真正无标签地融入这座城市。”郁建兴说。

  除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专家更关心如何通过高质量发展,通过做大蛋糕,让更多的流动人口迈向共同富裕。

  “这里活跃的经济给了我们就业机会,也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舞台。”河南焦作的孙长斌,5年前来到柯桥区安昌镇,他从一个纺织厂机修工做起,如今自己创业,已成为一家拥有20台圆机的工厂负责人。

  不久前,在当地镇政府以及派出所的支持下,孙长斌和30余名新居民志愿者成立“新居民小组”,搭建了就业、创业的平台。“柯桥纺织上下游产业链,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一线员工和管理人才。”孙长斌说,“新居民小组”成立以来已经帮50余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其中,一线工人的人均月收入超过了1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来绍兴的产业结构较为传统,近年来因为产业转型艰难,传统产业工人流失现象明显,城市流动人口数量有一定程度下降。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正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力,以期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让更多外来务工人员享受这些具有爆发力的产业所带来的红利。”绍兴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永火说。

  (记者 施力维 钱 祎 陈佳莹 朱银燕 通讯员 谢敏敏 罗乾天)

标签: 居住证;流动人口;绍兴;改革;申领 责任编辑: 郑嘉欣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202110/W020211027260512302738.jpg

绍兴以居住证为载体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让流动人口共享同城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