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浙西南大山里的党员守望者 一条通村公路 三代初心传承
2021年11月09日 06:51:31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邬敏 邱建平 县委报道组 叶礼标 陈德孟

  浙江在线11月9日讯(记者 邬敏 邱建平 县委报道组 叶礼标 陈德孟)从高处俯瞰,青田县海口镇鹿山村境内一条7.06公里的通村公路,横跨高山密林,犹如一条银色玉带,在层林渐染的山野中铺展开来,串联起鹿山村下辖的前山、外斜、松树园、梅圩、香菇山、上龙根、天堂、下岙等10个自然村。

  坐卧在群峰深处的鹿山村。
  记者 邱建平 摄

  这条路,离不开鹿山村蓝家祖孙三代党员的共同努力。爷爷蓝如明是最早的“开路人”,他带着村民们在群山中凿出这条“出山路”,让大山里头的村民们告别了跋山涉水、肩挑背扛的苦日子;父亲蓝春法是接力的“护路人”,他用心照顾着这条“便民路”,倾力守护着沿线村民的出行安全;蓝伟勇则是如今的“养路人”,除了和父亲一起养护公路,他还用镜头记录推广着这条路,让它成为助力山区经济发展的“富民路”。

  三代党员在清理路边的杂物。
  记者 邱建平 摄

  从山路到土路再到康庄路,蓝家三代党员奋斗不息,坚守不辍,演绎了这条路从无到有再到美的成长故事。如今,这条通途,将沿途的村落美景串珠成线,成了当下浙西南欠发达山区村民增收奔富的幸福路。

  蓝如明 大山里凿出一条通途

  清晨的山村,太阳跳出山尖,洒下漫山金黄。在乡间水泥路上,祖孙三人的身影被拉得浅长,他们挥动着铁锨和笤帚,在尘土和落叶翻飞中,清理着脚下的道路。林间并不多风,汗水将他们的衣衫浸个濡湿。

  眼前正在弯腰清理垃圾的老人,正是85岁的蓝如明。他头发花白,右耳别着助听器,黑黢黢的脸上是深浅不一的沟壑。谈及修路过往,依旧清晰如昨。

  苍茫起伏的浙西南山区,山连着山。鹿山村是一处“出门三道岭,看天来吃粮”的贫瘠之地,村民们多年来受困于高山之上。盘旋在群山崖壁、连接三座大山的羊肠山道,是村里连通村外的唯一道路。山高路远,外边的东西进不来,新鲜的山货出不去,山里的一切生活物品和消费品,靠的是村民的脚力。

  “以前从鹿山到山外必须翻山越岭,爬过羊肠山道上千级石梯。村里盖房子的砖瓦料,要从山下挑上山;山里上百斤的柴火和年猪,靠着一根扁担送下山;孩子们去镇上的学校上学,天还没亮就得背起书包往外赶;买一包盐,出去一趟也要走上4个多钟头。”蓝如明说。

  “亲戚正月里来探亲,往返需花费近一天的时间,走路上山太难了!”极度不便的交通,严重阻碍了村里发展,不忍村民们受困于莽莽高山之上,蓝如明下定决心,一定要修好一条路!1997年的春天,时任鹿山村委会主任的他和村两委干部开始谋划带领群众开山修路。

  然而,修路初期没钱又没人,蓝如明和村干部们只好翻山越岭、走沟穿岔,跑遍10个自然村,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发动村民出资出力。他的一双解放鞋,鞋底磨破了一回又一回。有村民问:“你图个啥?”蓝如明说:“为了自己方便,也为了大伙方便。”在村干部的推动下,10个自然村700多位村民勒紧腰带,每户出资400元,按户分段修路,撸起袖子跟着蓝如明一块干。

  大门头到龙潭背的路段,途经灰岩、石壁等复杂地形,没有铲车,没有挖掘机,光凭几百号劳力,怎么可能完成这么大的工程量?蓝如明说:“我们靠人力一点一点地凿山开路,总有修好的一天。”他带着家人和村民们,靠着一双手和手头仅有的柴刀、锄头、铁凿、铁锹等工具,喊着号子,肩挑背扛、凿山碎石,像愚公移山那样展开了和大山的抗争。

  修路远比想象中的难。在龙潭背,工程进行到异常险峻的地段,一侧是巨石嶙峋的岩壁,一侧是水流湍急的险谷,难以找到落脚之地。蓝如明提前排险,带着炸药师傅背着炸药桶,顺着石壁慢慢往外探,寻找放炸药的合适位置,对着山崖上打炮眼,放炮炸出一处处缺口。炸药紧缺时,蓝如明和大伙靠着双手用凿子撬开一块块巨石,粗糙的双手上,磨出了不少茧子,黝黑的手臂上,划出了道道伤痕。

  清晨和夜晚,早晚两头忙活,一锄一凿间,日子一天天过去。两年后,一条2公里长、3米宽的土路终于凿通。通车的那天,村民们都开心极了。蓝如明则点起了一根烟站在路旁,在徐徐升起的烟雾中,静静望着这条路,眼神坚定又充满希望。后来在县里和其他自然村的支持下,这条路不断延伸,最终形成了如今7.06公里的通村公路。

  蓝春法

  巡山护路永远在路上

  步行至净亭凹至鹿山村路段时,记者发现路边竖着一块蓝色公示牌,上面写着:网格员蓝春法,主要任务对农村康庄路日常养护进行监督,发现有损坏、占用、险情等情况及时报告,维护交通秩序等。

  提及这条一家三代共同参与修建的通村路,年过六旬的蓝春法眼底满是深情。虽然住在镇上,但作为网格员,他常奔忙在回村巡道的路上。

  2013年,52岁的蓝春法接过了老父亲的接力棒,成了村里的“护路员”。“山路一面靠着高峰,一面临着山崖。如果不看护好,很容易杂石遍布、杂草丛生,影响行车安全,还伤路面。”蓝春法说,“父亲岁数大了,腿脚不便,干不动了,这护路的活儿,我不干谁干?”

  从山路到土路再到康庄路,鹿山村的这条通村公路越来越美。图为这条路的卫星图片。

  “时间长了,对这条路有感情了!”这条路哪儿容易受损,哪儿容易积碎石,哪儿容易被水冲出岔儿,蓝春法都了然于心。“你看,路边这些红枫、绿枫都是去年春天种下的,现在已经长得老高了。”蓝春法望着路边已由绿变黄的枫树感慨道。

  为了护好路,蓝春法养成了看天气预报的习惯。每逢刮风下雨,他便会开着三轮车,一头钻进山里。去年7月的一个台风天,瓢泼大雨落在了鹿山村。“村里80多位留守老人,可不能出事,我得早点过去看看!”当天凌晨5时30分,蓝春法穿上雨衣,带着几个馒头,开着三轮车,就朝村里奔去。当时,道路出现数十处塌方,碎石随着山泥裹挟而下,竹子被连根掀倒,道路一片狼藉。蓝春法将险情上报后,顶着大雨和湍流,撑着竹竿,挽起裤腿,和村里的党员干部们清理道路上的竹木和碎石。一直忙到中午。路护住了,蓝春法却早已浑身湿透。

  护路的意义在哪?蓝春法也讲不清。他说只要自己还能干,就一直会护下去。在他的悉心照护下,8年来,村民们在这条平坦宽敞的康庄路上开车步行、赶集上学。2014年,道路沿线安上了路灯;2017年底,10余个弯道交汇路段陆续拓宽;2018年,村里竖起了公交站牌,乡道跑上了小客车,村民们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20分钟就能直达镇上;2019年春天,凉亭凹到鹿山4公里路段,栽下了红枫等行道树1000余棵,路开始“美”起来了。

  小山村也由此迎来了新变化。货车顺着康庄路运来建筑材料,村民拆掉了土木房,盖起了坚固的砖混平房,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后来,有线电视和广播也进村了,4G网络实现全覆盖,许多村民用上了智能手机。村里还建起了路灯、公共卫生间和现代化的运动场所,整个小山村渐渐热腾了起来。

  蓝伟勇

  养路不忘分享好风景

  在山道上行走,蓝天白云和连绵青山交相辉映,随手一拍就是大片。“村里道路蜿蜒,一年四季都很美,很多大城市的人可没见过这样的山道风光。”一旁的蓝伟勇不时掏出相机,按下快门,定格住了眼前的美好风景。

  蓝伟勇将拍摄的风光照分享至村里的微信群,远在成都、宁波、嘉兴等地工作的老乡、外迁的村民看到照片后,纷纷在群里点赞留言。“我很小的时候就随父母搬进了市区,看到老家照片很亲切,真没想到家乡的道路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看到蓝伟勇拍摄的照片后,70多岁的蓝进权选择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看看。当他踏上通往村里的康庄路的那一刻,深受触动。

  “看到了路,就看到了家的方向。”家门口的这条路,对于在国外打拼多年的蓝伟勇而言,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今年38岁的蓝伟勇14岁起就跟着爷爷和父亲扛着锄头、挖土修路。“爷爷在1997年入党,父亲在2001年入党,我是在2005年入党的。”蓝伟勇告诉记者,他们三个人都是共产党员。

  2013年6月,他选择回乡发展,干起了水电安装,一有时间就往村里跑,养护三代人一起修出的道路,成了一名义务守护道路的志愿者。蓝伟勇身高一米八,虽不是常年干重体力活的专业养路工人,但他干起活来,却一点也不含糊。夏天高温,他戴着草帽、拎着一壶白开水,挥汗如雨地清理着路面泥沙和碎石;雨雪天,他提着笤帚清理着路面厚厚的积雪……

  “看到道路干净整洁,看到村民通行顺畅,感觉很有成就感。”在蓝伟勇的带动下,村里很多村民也加入了养路的队伍中,成了护路义工。大家一块锄草、疏通水沟、及时对道路修补养护,大大提升了道路的平稳性和行车安全性。后来,鹿山村和养护公司签了协议,对乡村道路进行专业化养护。

  养路之余,蓝伟勇不忘通过摄影宣传家乡的美好。他捣鼓单反、无人机、口袋相机、手持云台等设备,用镜头记录着家乡道路变迁。为了找到最佳的拍摄点位,他几乎跑遍了天堂山、望岩洞等30余处山头和路段。2019年起,他开始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向外界宣传家乡,蜿蜒起伏的山路、层层叠叠的梯田、各式各样的山货等,成了他镜头下的“常客”。他的抖音号获得网友点赞数超过10万次。

  透过镜头,小山村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大山深处的农特产品卖出了好价钱,村民们的口袋鼓起来了。好生态还吸引了投资上百万元的大型生态养猪场、梅花鹿养殖场、高山雪梨种植基地等陆续落户,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奔富之路越走越踏实。

  “我会一直传承爷爷和父亲修路护路的精神,用更好的方式对外推介家乡,让更多人了解鹿山。”言语间,蓝伟勇满是期待。

标签: 村民;护路;山村;康庄路;修路;养护;碎石;养路;家乡;父亲 责任编辑: 江小来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浙西南大山里的党员守望者 一条通村公路 三代初心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