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杭州市政府民生实事任务之一,杭州今年计划实施改造200个老旧小区。截至10月底,已有201个老旧小区实现完工,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杭州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持续发力,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回应百姓呼声,在综合改一次、补足配套功能、强化居民主体等基础上,融入未来社区、连片改造理念,推动片区资源统筹配置、多元主体参与改造,努力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民心工程。
“蝶变”后的老旧小区带给我们哪些惊喜?11月16日,记者跟随杭州市建委工作人员走访了部分老旧小区小区,发现改造不仅于环境的改变,还有养老、托幼等配套服务也在大提升。
道路敞亮了
还设置了文化空间
环境的改变,是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成果最直接的体会。“住得舒心多了!”走进上城区笕桥街道省农科院西区,在这里住了近20年的徐阿姨就向记者竖起大拇指。
省农科院社区曾是单位的福利房,没有物业,平时都靠社区代管,屋顶漏水、小区停车等难题困扰居民多时。去年,省农科院东、西区被纳入市级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内,18幢房屋、696户居户受益。
如今,改造工作全部完成,这个“高龄”小区焕发新生。
原先违章搭建,把小区道路挤得满满当当的铁皮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消防车能够自由进出的宽敞大道;破旧雨棚、乱糟糟的保笼也整体焕新,改装成整齐划一的新雨棚和平面保笼;大门入口处,设置了非机动车充电桩,方便电动车停放和充电。
尤为特别的是,小区里还有了文化空间,转角的口袋公园里,竖着社区光荣榜,围墙上的绘画文字,则在讲述农耕历史故事。“我们结合省农科院百年历史,打造‘时光印记、社区光荣榜、农耕变迁’等宅间文化主题微公园及运动健身空间,让居民生活更舒适。”省农科院社区党总支书记徐晓东说。
环境的改变,还有“加梯”上的突破。
西湖区嘉禾花苑已实现了加装电梯全覆盖,“我们小区租户较多,所以电梯采用刷卡乘坐的方式。”杭州市古荡镇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党委委员张加庆介绍,每张卡对应的楼层和住户都是固定的,“不仅有利于电梯的维护,也加强了对外来人口的管理。”
记者从杭州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了解到,截至目前,杭州全市域老旧小区已加装电梯2899部,给小区居民带去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民生综合体开张
配套服务水平大提升
环境变化是“面子”,服务提升的“里子”工程,在今年的老旧小区改造完工项目中,成效特别明显。
西湖区嘉禾花苑西侧,就添置了一处民生综合体位,相当于打造了一个服务“集市”,辐射周边5个社区的老旧小区,近6万人受益。
该综合体共6层约7500平方米,一楼和二楼是综合性民生服务空间,老年食堂、舞蹈室、阅览书房、幼儿活动室等一应俱全;三楼是五星级日间照料中心。
其中一楼的“暖蜂驿站”,特别受欢迎。暖蜂驿站,即志愿者服务站,从周一到周五都有不同的服务项目,修伞、修鞋、义诊、理发、缝补等等,都是老旧小区居民最需要的项目。
“东西坏了,年轻人都是一扔了事,我们还是习惯缝缝补补再用。”16日上午,家住嘉禾华苑小区王阿姨就带着旧裤子来暖蜂驿站缝补,“这里方便,关键是手艺不错。”
类似的民生综合体,已在杭城遍地开花。上城区红梅社区中心位置,一座集社区服务、老年康养、商业便民服务、文化活动于一体的社区未来邻里中心,构建起“远亲不如近邻”未来邻里场景。
拱墅区德胜东村小区大门口,一个功能齐全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也于今年4月开门迎客,与小区内的儿童活动中心一起,提高和完善了小区各项配套服务功能,得到德胜东村小区居民的交口称赞。
记者了解到,通过利用碎片化土地、整合存量房源、统筹片区资源等方式,杭州市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动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提升。2019年至今,共累计新增养老托幼、文化活动、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约10.1万平方米。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