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独董一直被股民戏称为“对散户独立,对管理层懂事”,随着康美药业案的宣判,独董再也不能“只吃饭,不做事,只领钱,不质疑,躺着就能把钱挣了”,近期A股市场一批独董“集体”辞职还上了热搜。值得关注的是,“董责险”意外地又火了,业内人士称“董责险”项目费率或将上涨。
大批独董“集体”辞职
日前,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一审宣判,5名独立董事被判承担5%-10%不等的连带赔偿责任,总额达到3.69亿元。消息公布后,独董身份一时间成为“烫手山芋”,A股上演了一波“独董出逃”的大戏。多家上市公司接连披露独立董事辞职公告,据不完全统计,短短10天时间,就有超过20家公司的独董紧急辞职,而近一个月独董辞职的公司已超过30家。其中,金花股份、辽宁成大、华电能源、开元教育、大恒科技、金时科技、探路者等公司均在此列。从独董辞职的原因来看,有的是任期已满六年,按监管要求离职;有些是出于工作变动。但更多的独董表示是出于“个人原因”。但有分析称,这一波离职潮是因为康美案件的震慑。
不少投资者对于独董辞职的公司产生了质疑,质疑其内部存在问题导致独董为逃避处罚而“跑路”,网友们称“这是独董们用脚写出的举报信!”在独董们皆惴惴不安的时候,担任四家A股上市公司独董的刘姝威在朋友圈高调发文谈独董制度称,滥竽充数的独立董事将冒倾家荡产的风险。“接受担任独立董事的邀请,就意味着你将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如果自己做不到这一点,为什么要担任独立董事呢?”
独董是上市公司治理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刘姝威强调,康美药业的法院判决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将清理不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责任的独立董事。今后同意接受邀请担任独立董事的人一定能够承担任职公司的监督风险,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责任。
“董责险”迎来小高峰
独董一时之间似乎成了高危职业,有网友评论,看来以后没有董责险不能当独董了。
近日,不少A股公司致电咨询“董责险”以求护身。这也是瑞幸咖啡事件发生一年后,“董责险”再次受到外界关注。
作为舶来品的“董责险”被引入中国市场已有二十多年。但在国内的覆盖率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以前市场普遍认为,上市公司被罚,董监高个人特别是独董无需承担个人责任,因此“董责险”的投保率也较低,费率也主要考虑的是公司责任。但是,近两年由于新证券法的落地及瑞幸咖啡案的出现,“董责险”在A股上市公司中的覆盖度呈现明显且快速的上涨趋势。
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新证券法的推行,A股“董责险”的业务规模将迎来快速增长,预期新业务增长率会超过100%。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市场已有650家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投保率约为15%。
就在康美药业案一审落地后,“董责险”再迎小高峰。自11月15日以来短短几个工作日内,仅平安财险就收到超过50家上市公司关于“董责险”的正式采购咨询。
值得注意的是,投保需求被刺激,可能会引发“董责险”市场的连锁反应。首先,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的保额需求将会上升。根据公开披露的公告信息,已采购“董责险”的A股上市公司中,有超过50%的最高保额在5000万元人民币或以下。而在新证券法施行后,2020年全新采购“董责险”的上市公司中,有70%已经将其保障额度提升至5000万元至1亿元人民币。
其次,保险公司对“董责险”的核保政策将趋严,部分上市公司的“董责险”投保项目也可能迎来涨价。过去一年中,A股上市公司“董责险”的费率水平较过往年度已出现明显上涨,部分项目更是有翻倍涨费的迹象。业内人士预计,未来“董责险”的保费将会有明显的涨幅,直到保费达到一个更加合理的水平。而且预计近期将出现部分保险公司收紧核保政策、费率上调、甚至退出或进一步缩小承保能力等情况。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