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铁丝,一把剪刀,一个锥子,两片棕榈叶在他手里,用时5分钟不到,就变身为一只栩栩如生的蚱蜢。近日,记者在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建北村的曾修权棕编工作室,见到正在教授棕编的秀洲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洪合棕编”传承人曾修权。
37岁曾修权是在洪合做羊毛衫生意的老板。20年前,他就跟着哥哥从四川凉山州来到洪合镇打工,帮忙加工羊毛衫,之后自己也做起了羊毛衫批发生意。喜欢钻研的曾修权把羊毛衫生产的流程都学了个遍,设计、制版、横机、套口、整烫等技术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曾修权看来,只要够努力、够勤快,总能做好一件事。慢慢地,他把生意做到了国外,一批批羊毛衫销往巴基斯坦、中东、欧美等地。
生意稳定后,曾修权又拾起了儿时的爱好——棕编。
“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棕编非遗,心想这个我也会嘛。”曾修权说,自己小时候住山里,没啥玩具,爷爷奶奶就会拿棕榈叶编些小蚂蚱、小蛇给他玩,他从小就对这门手艺感兴趣,曾跟着老一辈学习编的方法。凭着儿时的基础和满腔的热情,从十多年前开始,他废寝忘食地开始研究棕编。
自己找教程练手艺,找图样去解构、复制,熟练之后又自创编法,琢磨出一些卡通动物的编法……曾修权对棕编的热情连家人都佩服。
“我们看他有事没事的都会拿出棕榈叶、打包带这种开始编,棕编的工具基本都随身带。”曾修权哥哥曾修伍说,不管是家里还是毛衫店里,都能在某个角落发现曾修权的棕编材料,一有灵感,他顺手就开始编了。
随处可见的棕榈叶、打包带甚至铜片等,在曾修权的手里,都能变成一件件精致的作品。环顾曾修权棕编工作室的四周,摆满了他用棕编手艺编的各种各样的作品,金蟾、螳螂、蚂蚱、牛羊、鳄鱼、飞龙……一只只栩栩如生。
“这几年,我总共大概编了200件成品,很多小作品都送朋友、送亲戚了。目前剩下了七八十件作品。”曾修权说,他还把棕编的创作灵感,应用到了羊毛衫里面,做出来的产品,深受国内外顾客的喜爱。在他店里,记者看到他布置了很多自己的棕编作品,最有意思的是他用蓝色、白色、黑色三种颜色打包带编的超大“二维码”,二维码两侧各有一条“龙”,编得十分逼真。这些棕编作品也帮他招揽了很多顾客。
如今,曾修权的生活目标又多了一个,就是把棕编技艺传承下去。
早在2008年曾修权就把户口从老家迁到嘉兴,成为一名嘉兴人。最近几年,洪合镇正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引进文化元素,曾修权在棕编上的才华被镇政府发现,给他在建北村租了两间房子,办起了棕编工作室。去年,曾修权的“洪合棕编”成功申报了第七批秀洲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和了解棕编,曾修权在抖音等网上平台开设教程,教大家编简单的作品,目前已经积累了三十几万的粉丝。
这段时间, 曾修权又参与了秀洲区“非遗进校园·传承助双减”专项活动,成为洪合镇印通小学的校外辅导员。
“学校每周都会开设棕编课,我也会多运用一些孩子们喜爱的元素激发他们的热情,希望这项技艺能一代代传承下去。”曾修权表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