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年底逛农博会的时候。今年,浙江农博会变成浙江网上农博会,刷刷手机就可以买买买。琳琅满目的浙字头“土味”年货、各具特色的地市馆,还有红包雨、消费券、共富卡,就像一场“三农”版的“双十一”大促。全省2700多家农业主体、1万多种优质产品一“网”打尽,有“量”更有“质”。日前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批示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对于自然资源禀赋并不突出的浙江来说,保证供给、创新供给是浙江农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网上逛农博,虽说少了些可以先尝后买的直观,但是不用拎着大包小包逛场馆,手机上点一点就可以下单,也另有一番乐趣。今年的农博会还把渠道“铺”进了杭城1300多个社区,开在“家门口”的农博会渠道更加扁平、更接地气。这些新变化,不仅方便了“马大嫂”们,更吸引着一众习惯于网购的年轻人和小家庭。来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白马玉笋、不投喂任何药物激素的甲鱼、本土龙头企业种植的金牌大米……浙产农产品的魅力有目共睹,这背后是逐渐延长的产业链、更加完善的生态链、不断提升的价值链。红红火火的展会,其实正是浙江农业畅通双循环、谋求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当然,红红火火的背后,我们更要对照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要求,看到浙江农业存在的短板,努力走好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今年8月,浙江首次召开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站上“C位”,体现出“十四五”期间浙江推动农业生产效率变革的决心。走高效农业之路、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保证供给,更要创新供给。比如,在调整农业产品结构上,突出“优”字;调整生产方式上,突出“绿”字;调顺产业体系方面,突出“新”字等。此外,也要用好数字化改革的成果,让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夯实乡村数字化改革的“底座”,加快乡村宽带、5G基站、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等建设,建设好乡村大脑,建成一批“未来乡村”,打造一批具有浙江“三农”辨识度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土生万物,地发千祥。从农田到餐桌,一年一度的农博会,不仅是一场“色香味”俱全的盛宴,更应是一场农业发展“高精尖”的展示。因为这些农产品慰藉着我们的乡愁,更连着农民的生计。走好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的餐桌上将越来越丰富,农民的生活也将越来越富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