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4日讯(记者 袁艳 沈吟 王逸群)小区,居民朝夕相处的家园,是城市治理的最基本单元。
在居民结构多元化、群众诉求多样化的当下,如何建设和谐家园共同体,让小区邻里更和谐,生活更舒心?
近年来,杭州市把“支部建在小区上”,全面推进小区党建,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协同”治理体系。截至目前,杭州已建立小区党组织3600余个,群众生活的小区正成为一个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睦邻家园共同体。
小区党组织成了“主心骨”
在城市基层治理中,小区往往会遇到各类组织力量协调难、统领性组织缺乏、内部整合水平低的问题,增加了小区治理的成本。
杭州市创新组建“统合型”小区党组织,在不改变现有组织隶属关系和党员组织关系基础上,探索“支部建在小区上”的组织设置新模式,统筹凝聚起散布小区的网格、楼栋、业委会、企退人员等各类组织和治理力量,为小区安上了自我管理、共同治理的“主心骨”。
新年,走进拱墅区东新园小区,这里已恢复了往日的“烟火气”。
时间回到2021年12月7日。当天下午,疫情警报拉响——东新园小区发现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小区紧急实行封闭管理,“小区在职党员”微信群里紧急行动,报名做志愿者的党员信息不断“刷屏”,全小区69幢楼几分钟内就被党员就近包干,协助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东新园小区是杭州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小区,有5200多户、1.6万多名居民。社工力量有限,东新园小区按照苑区建立6个功能性党组织,将在册、在职、流动党员统合起来。
小马如何拉大车?东新园社区党委书记费建军感慨:“6个苑总支轮值,各自认领民生实事项目,真正用好了一批党员骨干。有了小区党组织,社区如同多了很多‘传感器’,很多困难和矛盾被及时发现化解。”
家门口的党组织,给居民带来的是心安气顺。
上城区万安东苑小区建成已有20多年。过去小区矛盾多发,业委会公章一度由社区代管。2020年抗疫中,由小区党员成立的临时党支部,24小时值守小区出入口,让居民们感受到了红色力量。
在街道、社区因势利导下,这一临时党支部又适时转变功能,成立了万安东苑小区综合党委。
在综合党委牵头下,小区引进了新的物业服务公司,创设“万安夜话”居民议事平台,搁置3年的二次供水和消防管网改造等民生项目顺利推进……“真的变了!”业主们主动找社区把业委会公章拿回来,交给综合党委。
2021年4月,在新一届业委会选举中,综合党委书记陈全江当选为业委会主任,实现了小区党组织书记、业委会主任“一肩挑”,多位党员骨干高票当选业委会委员。
杭州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越是矛盾突出的领域,越要旗帜鲜明加强党的领导。杭州市及时修订《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党建引领地位。2021年新成立或新换届的548个业委会中,党员占比达到57.5%。
“三方协同”破解治理难题
业主、物业、业委会矛盾纠纷多发,是很多城市小区的“老大难”问题。
在杭州,这个难题找到了破解之道——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构建起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协同”治理体系。
西湖区德加东区前些年曾是街道、社区头疼的小区。业委会多次集体辞职,物业也频繁更换,小区矛盾多发。不过最近一年多来,居民们争相说着小区回归和谐的新气象。
从乱到治,从治到“和”,是如何实现的?
小区党总支书记裴浙江告诉记者,德加东区小区党总支成立后,构建起“小区党组织引领协调、社区出谋划策、业委会监督支持、物业资源共享、党员深度参与、居民共同配合”的共建共治共享体系。之前难以落地的垃圾房选址、停车秩序整治等事项,得以顺利推进。
同样的改变,也发生在拱墅区的绿洲花园小区。原先因为业委会缺乏监督,业主不信任,业委会一度解散。
2020年8月,小区党总支成立后,定期举行三方联席会议,收集业主需求,每年初还制定小区民生实事项目,由业委会委员牵头领办。如今,居民活动中心顺利改建、中心花园修葺一新,小区物业费收缴率也提升至95.16%。
从社区上门协调,到居民参与自治,小区所在的施家花园社区党总支书记胡湘芸切身感受到小区党组织成立后带来的变化。
拱墅区三方办副主任谭建明介绍,随着各小区党组织的建立运行和“三方协同”机制推广,2018年以来,该区涉及物业的矛盾纠纷数量年均下降30%。如今,拱墅区还开发了“红色三方在线”数字化平台,全区600多个住宅小区的人、房、财、事、物等数据全部上线,今后业主可查阅监督所在小区业委会经营性收支等信息。平台还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矛盾预警。
党群服务下足“绣花功夫”
上城区水墩苑小区居民杜玉奇闲暇时喜欢到小区活动室弹古筝、学书法。从村民到居民,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变“洋气”了。
水墩苑小区是撤村建居后的回迁安置房。为让住惯了农房的群众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小区综合党委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将架空层打造为运动之家、非遗文化馆、琴棋书画“潇湘馆”等活动场馆,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党员担任楼栋“鸿”管家,活动场馆还设立党员先锋岗。
“近年来,杭州始终坚持把解决民生‘关键小事’作为小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杭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党组织牵头抓总、统筹协调,让小区党组织有人员管事、有场地议事、有制度理事、有经费办事,切实把党的工作渗透到回应群众“急难愁盼”的过程中,在服务中下足“绣花功夫”。
杭州在500余个老旧小区改造中,小区党组织充分凝聚小区居民共识和共治力量,推进“卡脖子”项目。拱墅区御跸小区党总支积极发挥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老党员的作用,组建“三和交流室”协调小区矛盾;滨江区开展小区楼廊提升改造工作,全区438个小楼廊“变身”邻里微空间,成为离居民最近的服务空间。
这几年,杭州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创业青年,如何服务好新居民,成了杭州小区党建的新课题。
滨江区滨和社区的居民平均年龄仅29岁,辖区内创业人才公寓、滨成科创公寓等3个小区的居民,大多是就职于滨江高新企业的青年人才。
为了让年轻人尽快融入社区生活,小区党支部针对青年的特点,开辟“和青春”“和未来”等六大党群服务空间,搭建“青春议事会”等共建共享平台,以开放式社团形式吸引青年就近参与活动、开展服务。
余杭区根据居民结构多元的特点,推行以小区楼栋为单位,党员骨干就近就便联楼联户联企联铺的“四联”服务机制。
“四联”服务,不仅改变“对门不相识”的社会治理困境,还通过精准服务聚集了人气。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余杭创业的青年党员杨海华,经常参加所在的仓溢东苑小区党员“四联”活动,还主动包下了楼道安全巡查的任务。他说:“在这里,我找到了组织,更该出分力。”
2021年以来,杭州全市小区党组织已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3万余项,越来越多的力量聚集在党组织周围,共同参与小区治理,实现了组织在小区建立、资源在小区集聚、作用在小区发挥、难题在小区化解、服务在小区提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