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贸市场。
几个水产摊位上,活泼的鱼虾偶尔跃出水面溅起水花,螃蟹、梭子蟹、甲鱼纷纷挪动着身体,想要挣出网来透口气。
今天(1月23日)见到沈建江的时候,他正站在这样的一个水产摊后忙碌着。临近年关,客人不少,他忙着捞虾、绑螃蟹、剖甲鱼……一双粗糙的手刻满风霜。
谁能想到,这双手还能绘就诗情画意的山水画?
是的,沈建江不仅是一位水产摊贩,还是一位画家。去年11月,他的作品《溪山雅居》入选了杭州市第五届“两宋论坛”书画联展。
从零基础到入门,从自己琢磨到名师带领,一路走来,他有太多的故事想与大家分享。
凌晨蜷缩在充满鱼腥味的车厢里来回
6年辛勤劳作攒下“第一桶金”
沈建江今年54岁,杭州萧山本地人。在从事水产生意前,曾是一名药厂销售。1997年,公司倒闭,他下岗了。
打了几年零工后,儿子出生,他意识到稳定的收入对小家庭的重要性。2000年,他听了朋友的建议,投入所有积蓄在育才农贸市场摆了水产摊。
沈建江知道万事开头难,但他没想到这么难。
没钱买车,沈建江就要每天凌晨1点半起床,踏着沉沉夜色,顶着凛冽寒风,到西门农贸市场等专门接送的面包车去进货。
他至今记得,那年冬天的一个极寒雪天,他一个人在雪地里拉着5个两斤重的借来的蟹筐,一直走,好久还没看到面包车。
面对似乎没有尽头的那条路,坚强的汉子红了眼眶。
凌晨3点,面包车回程。车厢内人货混装,沈建江把买来的水产放好后,自己也爬进车厢,寻一个空角落,蜷缩着坐在充满鱼腥味的车厢内,脸埋在棉服领子里,阖眼打个盹。
4点多,沈建江回到农贸市场,收拾整理好水产后,就忙着招呼客人。中午实在累了就在椅子上靠一下,晚上7点回家,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没有周末和年假。
沈建江习惯了日复一日的早起晚归,习惯了在黑夜中踽踽独行,习惯了鼻尖萦绕不绝的鱼腥味。
“那段日子真的艰难,每次进货回来全身都湿漉漉的,也没法换。难过的时候就在脑海中盘算着每天能赚多少钱,就能暂时忘掉辛苦和烦恼。”
就这样,沈建江攒下“第一桶金”,一家人的生活好起来了。2006年,沈建江花33000元买了一辆工具车,他早上终于可以多睡一个多小时。
追求儿时的绘画梦想,却被拒之门外
“卖鱼的就不能学国画吗?”
生意上了轨道,沈建江在闲暇时会和市场里其他摊主一起打打牌、喝喝酒,但很快就觉得无趣。“感觉没什么意思,心里空落落的,但又没什么其它事情做。”直到有一天,妻子屈雁对他说:“好多人都在练书法、画画,你要不也去找个自己的爱好?”
听妻子这么说,沈建江突然想起了他儿时的绘画梦想。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有国画课。“我发现,毛笔蘸墨加水稀释后画出来的画是淡淡的,就和我们湘湖远山的景色是一模一样的。”沈建江很惊奇,“原来毛笔画出的画才是真山真水。”
自此,沈建江开始在家自学山水画。无人深入教学,他就跑到新华书店去找画册,找到一本《马骀画宝》,爱不释手,就把半个月的早饭钱省下来,买下人生第一本画册。
没有宣纸用以临摹,他就把家里所有能找到的纸张拿来画。
就这样,沈建江自学到初中毕业,“那时候我在学校里已经小有名气了,但是水平肯定不够。我就央求我爸帮我报个美术班,他看我实在喜欢,就让我去学学看。”父亲帮沈建江报了一个10天的绘画班,在那里,他遇到了萧山有名的画家王不瑕老师。
王老师带他接触到真正的中国画。
1988年,沈建江毕业后开始工作,他刚开始还在坚持画画,但后来逐渐忙起来,加上周围人“你画画又不能当饭吃”的唱衰声音,他慢慢搁下了画笔。
沈建江绘画作品:策杖寻吟
但是,这份爱已然深种。
2011年,沈建江决定重拾画笔。他打听到,市场里一个卖菜阿姨家楼上住着一位画家,就托这位阿姨领他上门拜访。
这位画家对他说:“像你们这种卖鱼的学国画只是浪费时间,你们学不好这种高雅艺术的。”
沈建江十分难受且不服气。“凭什么卖鱼的就不能学国画?我偏要学给你看。”
他又去几家绘画培训机构询问,却被高昂的价格劝退,“赚来的都是辛苦钱,吃不消这么搞。”
沈建江只能自己买画册在家练习。
专注画山水画,展示家乡美景
一边是琐碎的生活,一边是诗画和远方
苦心人,天不负。
2013年,萧山农民书画协会搬到了育才路,沈建江每天去农贸市场的时候都会经过那里,牌匾上的“农民”“书画”两个词吸引了他。
有了前几次的教训,他只是在门口徘徊,不敢进入。
几天后,热爱战胜迟疑,沈建江终于下定决心走了进去,萧山农民书画协会会长王柏根接待了他。看完沈建江的画作,王柏根对他说:“只要你继续努力,你肯定会画得更好,我们欢迎你的加入!”不到一周,王会长就帮沈建江办好了会员证,让他“插班”学习,师从萧山有名的画家赵大安。
沈建江绘画的主题大多是“美丽乡村”。起先是因为他要照顾生意,去不了很远的地方,只能就近写生。后来他渐渐发现,杭州的农村造得很好,“一排排小别墅,干净又漂亮,我当时就下定决心要画杭州美丽乡村,希望能够传播给更多的人。”
沈建江绘画作品:云石尖山下村
沈建江绘画作品:云石尖山下村
今年,已经是沈建江在萧山农民书画协会的第十个年头了。“沈建江的绘画技法越来越成熟,你看他的画会觉得很有气势,很宏伟,又融入了现代的元素,能够展示自己的家乡美。”萧山农民书画协会办公室主任项红红告诉记者。
项红红透露,沈建江很勤奋,每到上课那天,他早上9点多干完活就赶过去,吃完午饭会单独留下来再练一会。“有老师建议他再学学别的花鸟画、农民画,他说自己不学了,只想专注画山水画,把一门技艺学精、学好。”
2019年,沈建江重新联系上王不瑕老师。王老师今年已96岁高龄,但他对沈建江说:“你放心来,只要来,我都会给你无偿指导。”
沈建江作品:《溪山雅居》
现在,沈建江每天都画画。晚上7点多从农贸市场回到家,他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画画,直到晚上11点。“国画要分染,等一层颜色干了再上另一层。所以我一般都先画底色,再去烧饭,再回来上第二层颜色。”
有时候,沈建江因为画画太过忘我,会忘记饭菜还在锅里,等他发现的时候,饭菜已经焦了。妻子屈雁每次都笑:“你可真是废寝忘食了!”
尽管如此,沈建江还是觉得他每天用在绘画上的时间太少。
两年前,沈建江买了一辆新的面包车,他将其改装了一番,将车前变成他的“流动书房”。每当他空闲时,他就会跑到车上翻看画册书,思索绘画技法,甚至看《唐诗三百首》,琢磨什么叫“诗情画意”。
沈建江由衷感叹:“画画的时候我最开心,像是找到了最丰盈真实的自我,那种从内而外的满足感是难以形容的。我年复一年、枯燥无味的生活因为画画变得多姿多彩、有滋有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