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台州市黄岩区聚焦共同富裕建设,开展“新农人才促共富”行动,推动农业科研人才、技能人才、大学生等一批“新农人才”在共富一线“上山下乡、扎根融入、献智助力”,夯实共同富裕的乡村人才底盘。
浙江大学教授田生科教授在红美人种植示范基地工作
健全集聚激励机制,推动人才“上山下乡”
一是发布“新农人才”计划,整合现有“500精英计划”、农技标兵、名家工作室、“青燕归巢”等人才引育政策,制定标准、分类分级,打造现代农业科技人才、生产经营人才、乡村治理人才等“新农人才”引育激励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综合采用项目扶持、贷款贴息、担保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强化对符合条件的乡村人才的资金支持。如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就业的,提高租房、安家补贴20%额度。与此同时,深化“教授下乡”模式。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11家高校院所建立长期联系,引进以“布袋”教授杨贵庆、“泥腿”教授谈献和、“田”教授田生科等为代表的25个教授团队,开展乡村规划、技术下田、产业共建等多领域、多维度的合作。如引进南京中医药大学谈献和教授团队在西部六乡一镇开发43家中药材种植基地,2021年产值达5606万元,6年间产值增长超28倍。其次,建立“一事一议”机制。不定框框,根据人才和团队的实际,在资金支持、项目落地、专家生活服务等环节提供“一人一策”帮扶政策。推行“假期专家”“候鸟学者”等柔性引才模式,邀请全国对口知名高校院所专家,精准开展“把脉问诊”。截至目前,通过“一事一议”发放农业人才奖励、项目补助资金3200余万元。
打造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人才“扎根融入”
一是共建科研试验站。聚焦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等国家级改革试点建设,与浙江省农科院共建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杨梅科创中心等农业科研平台,开展农作物高效施肥、综合减药等技术应用试验等科技创新研究,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长期智力支撑。如引进浙江大学教授团队在宁溪镇岭根村搭建智慧物联网和水肥一体化系统,研究推广土壤改造、限根栽培、定量施肥等技术,预计可降低人工种植成本约20%。二是设立实践教学点。打造同济大学美丽乡村规划教学实践基地、中德乡村规划联合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博士后工作站等11个教学站点,通过现场教学、社会实践等活动,吸引高校毕业生扎根乡村创新创业。2020年至今,共开展各类教学实践活动35场次。如联合浙江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与建筑学院、人文学院开展大学生“三为”实践活动,助力高桥街道“米面小镇”建设。三是打造专项服务网。逐步构建覆盖全区、上下贯通的农业领域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在区农业农村局内为重点专家设置开辟专家联络站,由各项农业产业发展办负责人定点联系。建立人才引育与产业基地建设挂钩机制,在重点村社、农业基地等地划定农业人才办公场所16处,开展“点对点”专员对接,2021年共接待各层次“新农人才”184人次。
聚焦共富主题攻关,推动人才“献智助力”
一是开展共富理论研究。通过联合课题研究、举办学术年会、先锋论坛等方式,深度探索共同富裕的科学规律、具体路径和政策措施。如联手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开展共同富裕县域城市标准课题研究,发布全国首个“五维一体”县域共同富裕指标体系,细化设置4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78个三级指标。又如与同济大学合作形成10条“乡村振兴工作法”,登上新华社《智库瞭望》、《国家财经周刊》。二是实施特色产业合作。深化“项目+人才+产业”合作模式,立足本地生态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主动联系专家团队,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发挥人才带富能力。目前,已同8个高校教授团队开展产业合作项目,如围绕黄岩蜜橘产业,引进浙江大学田生科教授扎根宁溪镇,建立红美人种植示范基地近200亩,带动全镇种植精品柑橘1500余亩,每亩最高增收1万元以上。三是选聘乡村规划导师。深化“学术引领、典型示范、科学普及”的美丽乡村规划模式,聘请专家教授团队定期到黄岩跟进指导,实现“专家——政府——村民”意见实时交流、建设实时跟进、问题实时解决。如邀请同济大学杨贵庆教授担任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专家智库首席专家,先后规划改造宁溪镇乌岩头、屿头乡沙滩、北洋镇潮济等村。其中,乌岩头村入选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案例,沙滩村荣登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发布案例。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