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问题。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成了谋求长效稳健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为农村注入崭新动力的关键举措,同样也将是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一条可行化途径。
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就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层面进行了一系列现实改革和有效探索,以公共服务层面的“优质均衡”为目标指向,进一步实现了城乡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成绩斐然,为城乡进程可持续发展提交了一份高分报表,走出了一条别具创新的区域样板之路。
以城带乡、以强带弱
海盐推动城乡学校“同步发展”
优质均衡是海盐教育发展的目的导向。为寻求教育资源配置的最优解,海盐依凭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分配争先进位,“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形成了教育发展的独特经验。
打破校际壁垒,以“合作共建”等模式着力加快教育集团化办学和紧密型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是海盐努力撬动教育资源整顿的杠杆。为此,海盐以捆绑式联动考核机制,立基全县义务教育34所学校,建成7个“学校发展共同体”,将共同体学校的制度、人才、资源有效链接,为实现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及教育资源一体化的目标成效不遗余力。
据了解,海盐目前已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携手同步课堂”全覆盖和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同步即时的资源共享。“之江汇教育广场系统”的落成为海盐积淀教育资源,实现远程互动创造了绝对契机。
位于海盐秦山街道的官堂小学自2018年12月起就建立了“互联网+义务教育”学共体,通过同步课堂、网络教研等途径,实现与其他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共享一堂课,让我们优质的资源,‘飞’到更多地方。”官堂小学校长朱剑旺表示,学校将努力把海盐优质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辐射出去,让更多孩子享有优质教育。
同时,海盐还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和“结构性动态调整”制度,促进区域内教师合理流动,以此来聚力顶层结构设计,带动谋划创建更新、更富成效的教育成果。在近5年中,已有52名学校领导干部进行城乡交流与轮岗,现有农村学校中10名校长来自城区骨干、省市县名优教师,占农村学校校长的38%。
在此基础上,海盐还同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年均投入2000万元开展信息化建设,致力于在全县学校范围内实现校校通、师师通、班班通的网络“三通”,以此作为提升效能的重要举措,决定性带动教育建设的未来发展效益。
返乡创业的王女士表示,孩子教育问题本是返乡最大的顾虑,现在海盐的系列举措为她解决了大部分后顾之忧,她也终于可以安心开民宿,日子也在慢慢步上正轨。
为了在辖区范围内能更快地使教育资源分配得恰如其分,提供有益的价值趋向,海盐在教育均等化方面的奋进仍在继续。据悉,2015年,海盐成为浙江首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2019年10月,海盐顺理成为了首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瞬时跻身教育变革策源高地,为教育发展创建别具一格、切合时情的“海盐范式”。
优质医疗向乡镇、村级倾斜
为“城乡老人健康”保驾护航
不仅教育要实现资源合理分配,医疗整改也要同步高标准持续推进。作为一个长期以来困扰多地、难以根除的问题,看病难与乡镇、村级医疗机构资源不足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为此,于2021年被列为国家8个基层卫生健康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的海盐扎实推进医疗改革,在推动优质医疗向乡镇、村级倾斜方面,做出了诸多现实努力。
截至目前,海盐全县已有9家乡镇卫生院实现了“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全覆盖,推荐标准达到30%。以此为基点,海盐大力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加紧助力其向综合性基层医疗机构转变,并同步启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标扩容工程”,推进沈荡镇、于城镇、通元镇、百步镇卫生院迁建工程,为医疗事件的即时应对提供了坚实保障。
医疗均等化,关键落点在于村级医疗质量。目前海盐村级医疗机构规范化率达到100%,2021年、2022年计划改建规范化村卫生室(站)4家,完成建设三星级智慧健康站9家、五星级智慧健康站2家,预算投入资金570万元。此类医疗机构的投入运行,为建成健全的医疗文明体系提供了强大动力。
并时,海盐还为老年人建立了城乡同质同标的健康体检制度,并相应构建了“预防、治疗、照护”三位一体的老年健康服务模式。以高血压、糖尿病为突破口,依托县域医共体,海盐综合推进医保支付和基层补偿机制改革等配套措施,持续协同推进医防融合、连续服务和分级诊疗协同机制的建立,加大县“两慢病”全生命周期数字健康服务系统构建力度,引导两慢病患者到基层就诊和管理,使极具成效的医疗模式初步形成,有力推进医疗建设工作提质增效。
在海盐西塘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室内,医务人员通过线上视频的形式对签约家庭医生的“两慢病”患者进行随访,患者在家中即可完成远程问诊、复诊。“和病人建立一种‘朋友式’的联系,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海盐西塘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黄爱民表示,“互联网+”线上诊疗数字化系统在未来将惠及更多的患者。
这一切成果都是海盐近年来在医疗改革领域探索的厚积薄发。据悉,海盐2022年目标完成老年糖尿病患者眼底筛查3000人,老年体适能评估筛查1500人。2021年,县域高血压规范管理率、血压控制率分别为70.54%、64.21%;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血糖控制率分别为70.71%、61.96%;两慢病患者基层就诊率达到84.7%。海盐蹄疾步稳地以高质量赋能医疗发展,提升变革成效,逐步成为医疗领域的先行重要梯队力量。
“以前看病就只能去大医院,乡下人嫌麻烦都不愿去,很多小病都拖成了大病。现在村里、镇上看病都方便了,还给免费体检,子女都不用担心我们的健康了。”正在社区卫生院就诊的一位患者表示。海盐在医疗领域的优质改革为其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开启了崭新篇章,助其走出了一条高效独特的别样发展路径。
创新先行、稳扎稳打
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除了在教育和医疗方面施力,海盐还以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数字化为主要抓手,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有省级文化强镇数累计2个,省级文化示范村13家,全县综合文化站一级站以上比例达到100%。高质量建设完成11家智慧书房、20家礼堂书屋、6家文化名家大师工作室。
近年来,海盐加大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张元济图书馆、县博物馆、海盐大剧院等一大批县级公共文化设施拔地而起,建筑面积约为40693平方米的海盐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镇级综合文化站建设持续推进;村级“礼堂书屋”建设全面铺开,整合和延伸了文化礼堂功能效益,该工程的推进对于促进礼堂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试水探索文化馆企业分馆制度,不断完善文化馆总分馆体系,截至目前已完成授牌15家企业,切实满足了企业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互通、设施共享。
“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实现共富,精神共富也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海盐于城镇党委委员沈丹妮表示,于城镇积极开展文化阵地建设,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推动文化先行,打造的“1953创库文化产业园”逐渐成为于城精神文化共富新阵地。目前已建成启用的于城城市客厅,是利用老粮仓改造而成的有地方特色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包含了于城智慧书房、历史记忆馆、党群服务中心三个功能区。居民不仅可以在此处阅读休闲、了解于城历史,还能够参与党的建设、社区自治、公共服务、文体活动、群防群治等活动。
依托各级阵地,海盐打造了“我们一家人”、“一村一品”、“一堂一色”等文化品牌,“十三五”期间,共举办县、镇级大型文化活动598场,送演出1277场,送讲座展览1155场,送书下乡80余万册,年均参加文化培训人员1万余人次,文化工作逐渐由“文化惠民”转型为“文化悦民”。
根据时代发展和百姓需求,海盐多次升级改造公共文化服务平台,通过开发包括“活动公示、动态管理、队伍建设、考核评定、经费管理”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模块,形成了覆盖全县的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在省内率先实现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绩效动态管理、评估和反馈,不断推动“考”有所得、“评”有所获、“改”有所成。
借径各方位的资源融合和政策支持,海盐凭借自己在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方位上的主动性,更富成效地打破了县域发展的系列阈限,提升区域竞争力,在新时代即临之际奋力奏响海盐之歌。未来,海盐还将继续为各领域的变革加添动能,为全域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力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