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28日讯(记者 吴丽燕 共享联盟湖州中心站 李伟红)每天傍晚,家住长兴县雉城街道水木花都小区的胡佩刚一家吃完晚饭,读中学的女儿就会跟他一起对一天的生活垃圾进行清理分类,并准确投放到小区的固定投放驿站。垃圾定时定点投放,两年多来已成为这一家人的习惯。
拥有5561户家庭、常住人口近2万人的水木花都小区,是湖州首批实行垃圾“定时定点定人定桶”精准分类模式的试点小区。“刚推行时并不容易,为了让居民逐渐适应新的投放模式,我们在每个投放点配备2名志愿者指导,还有300余名街道干部和志愿者轮流在早晚两个投放时段进行指导宣传。”说起变化,水木花都社区党委书记董瑾颇有底气,如今小区垃圾分类居民参与率超95%、满意率达90%、准确率为90%,有的居民还主动成了小区“垃圾分类督导员”。
小区卫生整洁了,环境更好了,居民素质提高了,城市更加文明了……不少市民一致赞赏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后的变化。目前,全市共有1267个居民小区、47万余户家庭实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526条主次干道实行定时定线分类收运,累计撤除垃圾桶6万余只,高标准建设分类驿站3000余个,市民参与度达到94.6%、支持度达到98.8%。
垃圾分类,一头牵着民心,一头连着文明。这些年来,湖州不断探索建立全域统筹、共治共享、绿色发展的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形成了全民参与的社会新风尚。
在安吉,巾帼志愿者队伍打头阵,依托各级各类“妇女微家”、工作室、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女性创业就业实践基地等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工作;在南浔,2.7万余名学生拿到了垃圾分类教育丛书,通过学习与实践,自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树立环保意识;在德清,依托高校优势成立的大学生垃圾分类产学研实践基地,正加速垃圾分类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
南太湖新区仁皇山街道旄儿港社区居民沈杰一家因垃圾分类精准率高,还贷到30万元低利率的“丰收绿色贷”。除了绿色金融赋能垃圾分类的激励模式,湖州还上线微信小程序“湖垃圈”,提供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学习、意见建议反馈、分类设施查询、服务事项预约等服务,助推市民养成良好文明习惯。
“在湖州,因为生活垃圾分类带来的变化,不仅反映在城市美、环境美,更反映在心灵美、生活美。”湖州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实现从“他律”到“自律”转变,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湖州正汇聚起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强大合力,不断擦亮“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底色。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