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浔区善琏镇,提起年轻人返乡创业,姚松泉绝对是典型代表之一。
乡屋头不养人,人都往外跑。德清县莫干山报社摄影记者、浙江三狮集团枫洋建材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杭州市汽车配件商会会刊主编……姚松泉一路顺风顺水。但7年前,他毅然回村,开农场、种水稻,在田野上唱响希望之歌。
“你看,这是我们自己种的杂交水稻,亩产值达到5000元左右,是常规水稻种植的3倍。”姚松泉熟知农事,向我们娓娓道来。
谈起回乡创业的原因,姚松泉说是对家乡这片土地的热爱,也是出于妹妹夫妻俩都是中国科学院生物遗传与发育研究所从事水稻方面的专家考虑。“当时我只是想试试看,但是妹夫给了我不同的建议,一是要种一个圈,不和别的品种串花粉,保持品种纯正;二是种植的品种要适应本地的土壤。”带着想法,姚松泉走进了善琏镇和平村党群服务中心,与新任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陈有德进行沟通,经过商议和村两委班子的讨论,最终确定了七亩里、九亩里、豪头等三个地方,共计57.56亩。至此,姚松泉正式开启了扎根基层的旅程。
虽然在农村长大,但姚松泉对农活并不熟稔。为了让水稻种植能顺利开展,2015年3月25日,姚松泉和陈有德搭上了飞往海南三亚的航班,赶往位于陵水县的国家南繁基地,会见到了参加水稻会议的李家洋院士,这趟南繁基地之旅,让姚松泉对水稻种植充满了信心。他还积极参加善琏成校的培训,通过了新型职业农民、农产品经纪人、无人机航测等职业能力和资格考试。乡下学不到,他还专门去杭州学习了评茶员、茶艺师、插花师,特别是参加了浙江省团校组织的“新农人”专题培训。
反哺村民,做好家乡建设“暖心人”。姚松泉怀着一份感恩,安排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到自己农场干活,“我们这些带着新技术和新思维的新农人,要想着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亩产单产,还利用合伙人的概念共同致富。”姚阿泉、吴威、潘新宝等人,就是姚松泉口中的合伙人。
姚阿泉是育雏鸡的专业人士,自从他在松泉家庭农场的养殖区设置了两个育雏大棚后,每年4至5次的育雏,给他带来了近20万元的年收入;吴威家里是种田的,会开插秧机和无人机。但是家里的田不够,于是就向姚松泉转租了120亩稻虾共生,去年一年增收了近30万元。还包下了农场大部分的机器活。明年,还要一起参与制种。
“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能为乡村振兴做出点贡献。”对村里有想法的农业人,姚松泉都会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现如今,松泉家庭农场办得红红火火,姚松泉也先后被授予2021年浙江省文化示范户,2022年第一季度湖州市“最美书香人”称号。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