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刚结束贵州省台江县半年帮扶工作的浙大二院消化内科医生陆丽芬,接到了支援义乌核酸采样的指令。她果断收拾行李,狠心挥别眼泪汪汪喊着“妈妈别走”的4岁女儿奔赴前线。
现在,陆丽芬在战疫一线已经坚守一个星期。请听她的讲述——
义乌疫情来势汹汹。8月3日,浙大二院紧急组织了200名医护人员连夜紧急奔赴义乌进行采样支援,我也是其中的普通一员。当天是我刚结束在贵州省台江县的半年帮扶,返岗工作的第三天。
接到紧急通知的电话时,我正在滨江院区会诊、值班,一听需要支援采样,马上意识到义乌疫情的严峻性,我果断地表示:可以,没问题,我去。短时间内与同事交接好工作,我返回家里,把前几天刚打开的行李箱重新打包,狠心挥别眼泪汪汪喊着“妈妈别走”的4岁女儿,赶到浙二解放路院区与大部队汇合。
200人的队伍在短短1个小时内集结完毕。6号楼一楼的大厅如同这两三年来每次抗疫出征一样,人潮涌动;那一张张或坚毅、或沉着、或兴奋的年轻面庞,里面常有新面孔。在简单高效的动员后,大家迅速出发,赶赴我们的一线阵地。
自觉选择室外采样点,忍受高温炙烤
义乌,是我多次想去却一直没有机会成行的地方,没有想到,第一次到义乌,竟是以这样一种特殊的身份——肩负抗疫重任,也背负着杭义两地的期待与信任。
在义乌,主要还是协助当地医护人员完成部分社区的一线采样工作。凌晨3:30起床,4:00出发,5:00-11:00持续不断进行采样工作……虽然习惯了医院的值班制度,昼夜颠倒的采样工作还是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挑战。
幸运的是,高效的统筹安排及缜密的社区准备工作,让第一次来到北苑街道凌云社区的我们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
我们小伙伴一行组成多个小组,如种子一般洒向各个需要我们的工作岗位。采样位点有室内和室外,现在正值酷暑,室外工作尤为“煎熬”,然而我们四个小伙伴不约而同地聚到一起,向组长童杰峰老师表示:“我们可以去室外!”
于是我们来到凌云社区一个常驻人口约1000人、老人小孩占比较高的小区。面对难得一见的40℃高温,社区和小区的工作人员尽力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条件:选择了日晒时间最短的地点,优先供应电扇给医护人员,提供开着空调的休息室,及时在太阳暴晒的时候为我们挂上防晒帘……在热烘烘的空气里,我感受到的是义乌人民和政府朴实但真挚的关怀与感激。
小伙子通宵未睡等做核酸:这是头等大事
采样工作开始了,我们轮班交替工作,在保证防护的前提下高效快速采样,缩短居民等待的时间,扫码、登记、消毒、采样、领取采样证明,我们和社区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高效有序的协作。
采样听起来枯燥乏味,但其实有很多或温馨或有趣的瞬间。有几个小伙子每天作为第一波“忠实粉丝”,天不亮就守在采样点等待,我们忍不住打趣他们:“你们每天都起得这么早,真是优秀!”他们挠着头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我们是没睡,怕睡过头错过核酸采样时间,一天一次的核酸现在对我们来说可是每天的头等大事。”
我们还遇到过一个2岁的小男孩,每次都会举着消防车玩具,“冲锋”在一家人的最前面,勇敢地张大嘴,等我们采样,纯澈的眼睛里是满满的信赖。还有因为咽反射厉害,忍着恶心、眼泪在打转的小妹妹还坚持和我们说一声:“谢谢,您们辛苦了。”
因为大家身高不同,采样的时候我们要坐下、站起甚至蹲下,居民们都尽量屈膝蹲下或者抱起孩子适应我们的高度,希望我们采样时能尽量轻松一些。这些平凡的点滴,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作为回馈,我们只能以更专业的服务、更认真的态度努力做好每一次采样。
为特殊人群上门采样,继续留守贡献力量
日常平淡的工作中偶尔也会有一些特殊情况。有位老人身患基础疾病,行动不便,家属找到了社区工作人员,询问能不能上门采样。了解具体情况后,为了不影响持续进行的点位采样工作,我们及时调整,小伙伴利用暂时休息的时间为出行不便的特殊人群多次上门服务,获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预计4天的采样工作结束后,由于统筹安排,部分小伙伴返杭继续临床工作,但是我们组的四个小伙伴都主动留了下来,继续为义乌人民贡献我们微薄的力量。
采样工作是义乌抗疫工作中一个非常基础的环节,但也是“动态清零”政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会一如既往地认真工作。这几天的一线工作,也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对政府充满信心的群众,高效运转的基层工作,负重前行的医护人员,令行禁止的强大执行力,终将助力我们打赢这场抗疫战!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