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收入“连连涨”中 绍兴柯桥为何又能“更进一步”

字体:
—2022—
08/21
07:53:33
2022-08-21 07:53:33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金春华 郑培庚

  浙江在线8月21日讯(记者 金春华 郑培庚)“最近3个月,赚了去年半年的收入。”这个夏天,天气虽热,61岁的任志明干劲更热。他所在的绍兴市柯桥区合心村常住村民不足200人,且九成年过花甲。今年,村里重振竹产业,目标是让村民年增收超百万元。

  放眼柯桥,这样“共富有道”的村子比比皆是。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柯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924元,同比增长6.8%,增速居全省农民收入前十县(市、区)第一。若自2013年柯桥设区算起,该区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连续9年居全省前三。

  近日,柯桥入选浙江省第二批共同富裕试点。当地又提出到2024年底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05万元、年均增收8%的新目标。

  “连连涨”中,柯桥为何又能“更进一步”?

  扮靓面子

  扩大农业产业增量

  写下“囊中日铸传天下”的诗翁陆游若穿越回今日故乡,一定会再咏新篇——今年上半年,平水日铸茶实现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8%。

  54岁的茶农黄汤荣感受明显:有了日铸茶品牌,每斤茶青价格从三四十元涨到八九十元,最贵卖到120元,“就这一项,我家今年增收1万多元。”

  作为柯桥农业第一主导产业,茶叶曾支撑起全区3万多户茶农的主要收入,但也一直陷于“好产品卖不出好价格”的困境,大片茶园日渐荒芜。直到当地打出“平水日铸”区域公共品牌,并实行技术、质量、包装等“六统一”管理,品牌溢价不断,茶农积极性随之高涨。去年,全区茶产业年产值达4.22亿元。

  “农民增收主要靠产业,发展现代农业要面向市场、打响品牌,也就是要扮靓‘面子’,以品牌、品质来实现溢价、扩大增量。”柯桥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裘剑平直言。

  炎炎夏日,距离柯桥城区20公里的同康村却是人来车往,格外热闹。

  秘诀是这个偏远小山村紧跟市场,已将全村近万亩竹林“化”作竹游道、竹餐饮、竹民宿等八大农旅融合产业,打响“绿林竹海”品牌。村党总支书记徐岳尧感慨,以前农民辛苦把毛竹挑出山去卖,远不如现在吸引游客进山来消费赚得多。

  进出转换、从有变优,腾挪出的是新消费空间。今年1月至7月,柯桥全区竹产业基地共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亿元,促农增收达2000万元。

  开拓新业态之际,柯桥人也勤练“内功”,打造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的农业“双强样板”。

  位于平水镇的我省首个菊花种质资源圃就是典型。走进其占地1600多亩的大棚,记者发现,每株菊花都由现代化设备按标准技术精准栽培。目前,基地单体大棚每平方米出花量达45.2枝,达到业界领先水平。

  周边农民也共享先进技术的收益,作为资源圃建设单位之一的浙江海丰花卉有限公司与800户农户共建“利益共同体”——1600亩地就流转自他们。基地投资建好配套设施后,返租给农户,并建立从播种到开花的种菊全过程精准服务体系,每年促农增收4000余万元。

  夯实底子

  激活农村资源存量

  “越老越有活力。”深入王化村长塘头自然村,记者才明白此话的含义:村里老人多,除了本村的,更有来自上海、广东、杭州来避暑的; (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老房子也都修葺一新,猪圈改咖啡馆,破屋改食堂,老房成了抢手的民宿,一片欣欣向荣。

  但曾经,长塘头是有名的“老龄村”“空心村”。此前,柯桥南部山区大多数村都面临这样的难题。

  改变,源自柯桥5年前开始的“闲置农房激活”计划。结合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当地将闲置农房流转租赁交易等纳入农村产权交易范围,设立在线推介平台“乡愁网”,以数字化手段,将闲置农房从信息采集到交易等全流程“一网打尽”。

  长塘头由此被乡贤宋如华看中,投资2000万元,流转闲置农房320间,租用闲置土地243亩,招聘赋闲老人50余名,建设农旅养老养生综合体。

  77岁的村民宋兴涛给记者算了一笔“增收账”:10间房子出租,每间每年房租500元;1.65亩田,每年每亩租金600元;应聘上水塘看管工作,每月工资1600元……“一年收入过万元。”

  截至7月底,柯桥“闲置农房激活”计划已累计引入社会资本22.6亿元,激活农房建筑面积74.1万平方米、山林田地1.3万亩,带动就业4864人,农户增加收入1.1亿元。

  这样的创新在柯桥已“一发而不可收”。岔路口村嵋山自然村创新了“农户+周边”的模式,38处闲置农房和周边400亩茶园、竹山等被“捆绑”流转到投资公司,整个村变成一个计划投资1亿元的旅游综合体,农户年均增收20余万元。夏履镇双叶村居住着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一支后裔。全村统一打造“周家大院”人文民宿群,将周氏家庙、鹿鸣纸馆、爱莲书屋等历史古建筑串点成线,如今每年为村民增收70余万元。

  在柯桥区农业农村局党工委委员胡倡华眼里,村里一房一树一田都是存量资源,关键就在于如何以改革创新让它们从“沉睡”中醒来,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拓宽路子

  释放农民增收潜量

  记者来到合心村时,正遇见村里收购毛竹。山林间,一辆小巧的履带车拉着一大捆毛竹下山。山脚下,一辆抓木机自卸车一抓一放间就完成20根毛竹的称重、装车,几乎不用农户出力。

  “有了这些设备,村民终于又愿意卖竹子了。”合心村党支部书记任利成说,村里有6000亩竹林,本是大家的“饭碗”,但因“路差、人老、价低”,竹产业已销声匿迹近10年。

  添置设备需要资金,合心村这类曾经的“薄弱村”承担不起。好在,最近柯桥成立区、镇、村三级强村公司矩阵,创新全区域内统筹全要素、贯穿全链条的模式,加强对乡村的运营。合心村的设备就来自平水镇强村公司。后者承担了全镇5.1万亩竹林的砍、运、销等工作,村级强村公司主要安排生产期、参与谈价格,村民则坐等收入。集体议价后,今年竹价较两年前涨了六成,且销量有了保障。

  “强村公司是我们推动乡村共富的新载体。它以整体、主动的理念,拉大农村发展框架、拓宽发展路子,激发农民增收潜能。”柯桥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陶永兴介绍,作为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柯桥深化农村确权赋权改革,变农民为“股民”;首创农村集体大宗物资采购交易平台,完善“三资”管理……“如今百尺竿头需更进一步。”

  今年2月,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粮食安全工作会议提出,持续推进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柯桥区农业农村局经营管理总站站长寿建荣说,这给了柯桥更大的施展空间,“全区因地制宜发展了投资收益型、资产盘活型等9类强村公司,制定了富裕乡村、众创乡村、诗画乡村等10条标准,形成‘十成九稳’的强村富民新格局。”

  悠悠鉴湖水流过,在叶家堰村留下一个三面环水的小岛,岛上即将建成先锋鉴湖书店,给这个新晋“网红村”新增一个打卡点。

  “这个项目的落地离不开强村公司。”叶家堰村党总支书记钱国地说,现代农村建设,农民急盼专业人士带着干,正好强村公司可以担当。90后柯桥人李敏奇今年回乡创业,被选聘为一家镇级强村公司的法人代表,两个月时间,他帮农民卖掉了60万斤毛竹。他说:“广阔农村大有可为,我理解这句话了。”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柯桥;农民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今年1月至7月,柯桥全区竹产业基地共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亿元,促农增收达2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