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抗旱保供水,莫让旱情造就“憾”事

字体:
—2022—
08/23
09:24:11
2022-08-23 09:24:11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张萍

  降水偏少,水库当前储水总量偏少,但抗旱保供水形势总体可控——8月22日召开的浙江省水利抗旱保供水工作新闻发布会,系统披露了浙江目前抗旱保供水的局势。这是眼下浙江人民关心的一件大事,是事关农业保丰收工作的一件要事。

  高温和旱情,往往同时出现。今年,“发烧”的地球让欧洲多地经历500年来最为严重的干旱,许多河流几乎干涸。而根据水利部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以来长江流域内主要河湖来水明显偏少,水位显著偏低,出现了多年同期少见的干旱灾害。浙江6月26日出梅以来多地高温天数、高温度数双双突破历史极值,部分地区旱情持续发展。更“坏”的消息是,汛期后期旱情可能进一步扩散加重,一旦出现“伏旱连秋旱,用水形势将更加严峻。

  在部分地区高温干旱成既定事实的情况下,“怎么办”成为关键。省委书记袁家军在指导防汛救灾工作现场时曾说,防汛是“天大的事”,要敢担“天大的责”。抗旱同样是“天大的事”,必须带着这份危机意识,科学研判调度,做好用水管理,努力把旱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千方百计避免旱情带来的“憾”事。

  “天公不作美”,更要保农业、保秋收。粮食安全是政治责任,农业收成关系到每个人手里的饭碗,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农村的稳定。眼下正是作物的育苗期、孕穗期和关键成长期,也是检验粮食安全工作体系和农田水利建设体系的关键时期。从宏观层面,要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思想准备,压紧压实抗旱救灾责任链条,加强水利旱情监测预警、科学调度水利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流域区域水安全保障能力。从微观层面,在旱情高风险地区,还得依靠基层的党员干部及时带领和动员群众开闸引水、增加水泵、疏浚沟渠,因地制宜地开展“蓄、引、提、调”等各项措施。

  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全省的抗旱行动没有停止。有的地方村委会带领村民挖井找水、疏浚沟渠、寻找水源;有的地方消防员送水上山为水稻“解渴”;有的地方农技专家奔赴田间地头“把脉问诊”;有的地方有效发挥智慧农业成果,用数字化手段精准控温控湿……这些行动中有经验、有不足,及时总结改进和发扬成功经验,有助于抗旱系统的迭代升级。

  抗旱的主战场不只在农村,城市供水问题、“菜篮子”保供问题、绿植及路面养护问题、居民健康问题等等也是旱情带来的考验。任何一个方面考虑不周,都可能酿成严重后果。特别是要防范旱情引发的供需失衡、价格暴涨等市场现象。大力培养市民节水节电意识,引导全民生活方式从粗放型向绿色低碳集约型转变。

  不要让旱情造就“憾”事,也是一个长远的课题。全球气候变化、温度升高,不只是今年的绝对“热点”,有专家预测未来地球年气温将有可能比工业化前的水平还高出1.5℃。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新挑战,今年6月,环保部等17个部门印发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提出我们要建设气候适应型社会,以应对包括高温等极端天气带来的危害。做好与高温共存的准备,立足地方实际,从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作出更多系统的评估和长期的规划,拓展出足够的韧性,在下一个“突破历史极值”来到时,应对高温和旱情,我们手里就有更多的“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责任编辑:庞舒青

相关阅读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不要让旱情造就“憾”事,也是一个长远的课题,全球气候变化、温度升高,不只是今年的绝对“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