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供应链重塑 产业链提升 长三角汽车工业又闻马达轰鸣

字体:
—2022—
08/30
07:51:07
2022-08-30 07:51:07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沈晶晶 谢丹颖 杨群

  亚欧汽车制造(台州)有限公司车间

  停顿两个月后,流水线重启了。在吉利汽车临海产业园制造装备部负责人黄鑫佟看来,这是这个夏天最好的消息。

  一辆车,有多少零件?很少有人精确计算,但粗略估算下来,平均每辆车约有1万多个独立零件,串联起上下贯通、体系完整的汽车供应链。

  2022年上半年,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影响,再加上国际环境动荡、芯片供应短缺、上游原材料涨价等原因,以分工精细、运转高效著称的汽车供应链,面临重重困局。全力打通堵点卡点,汽车业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供应链保卫战。

  拥有吉利、上汽等重量级企业,以及零跑、蔚来等造车新势力的长三角,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心脏地带”。长三角汽车产销情况如何?面向未来,产业链韧性如何提升?记者走访杭州、台州多地,从汽车马达声中,观察产业新动向。

  零跑汽车金华工厂

  牵一发动全身

  “这次遇到的挑战,远甚于2020年疫情暴发之初”

  近日,记者走进吉利汽车临海产业园时,最直观的感受是整洁、安静。一道道流水线上,生产如夏日般火热——

  焊接车间内,上百台机器人挥舞手臂,精准连接焊点;总装车间内,AGV搬运机器人将零部件送到指定位置,工人逐一安装;室外车道上,新下线车辆正进行速度、温度、耐力性能测试。

  据介绍,新款车型刚于5月30日下线,6月底全面上市,截至目前已交付超过1万辆。眼下,供应链趋稳,汽车产能还在快速攀升。

  产业链复苏趋势,也能从数据分析中得到印证。本报联合杭州允九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对企查查、盖世汽车、百度搜索等公开信息进行挖掘,同时基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同花顺iFind、各地统计局和各车企官网,交叉对比1765家汽车相关制造企业数据发现:

  从汽车景气度看,苏浙皖总体波动不大,上海在4月、5月降到今年最低点,6月大幅回升,达到今年新高;从长三角汽车制造业增速看,5月降幅逐步收窄,6月小幅上升。

  供应链逐渐复苏,黄鑫佟说,他们有更多需要思考的问题——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在哪里?再遇到类似风险怎么办?据介绍,吉利汽车临海产业园主攻燃油车制造,规划产能达30万辆。但2019年以来,燃油车市场需求缩水,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基地实际产量逐年下滑。“今年初,经过多方努力,我们争取到了雷神混动新能源汽车项目。”黄鑫佟说,转型技改紧要关头,却遇上了疫情,“新车晚下线一天,市场份额可能就被竞争对手抢去一点。”

  行业比拼,争分夺秒。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点带链”修复产能的办法,这次却不太灵光。

  “链太长、太复杂了,我们的下级供应商有几百家。”采访中,亚欧汽车制造(台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奥斯卡说,4月底上海开始复工复产,但当时仅是“点”的恢复,主机企业能生产了,但主机的零部件配套企业供不了货,整条“链”还是转不动。

  本报联合允九数据粗略绘制的汽车产业链图谱,能够佐证汽车供应链的长度、上下游“唇亡齿寒”的关系以及长三角在中国汽车工业中的重要地位。

  先看整车,上汽、吉利、奇瑞等龙头企业汇聚,上半年疫情影响下,三大车企销量仍位居中国品牌汽车销量榜前列;蔚来、哪吒、零跑等造车新势力发展,也引人瞩目。

  再看零部件,长三角有拓普集团、万丰奥威、均胜电子等重点企业,2021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排行榜上,长三角占了近40席;遍布各地的两万多家中小微零部件企业,更是几乎覆盖了一辆汽车所有生产环节。

  继续往链条上游走,长三角还有杉杉股份、中策橡胶等原材料企业,以及芯片设计研发机构等。

  对造车而言,任何一个零部件短缺,都会影响整套系统、整条产业链。更何况,是长三角这样的“心脏地带”受到冲击。“此次遇到的挑战,远甚于2020年疫情暴发之时。”这是记者采访中汽车行业人士的共识。此前,行业面临的难题,只是小部分或特定零件缺失,不会导致停产,即便停产时间也不会很长,“这一次,形势一度非常严峻。”

  尽管很多问题靠一市、一省无法独自解决,但各地采取应急策略,也一定程度帮助企业打通了部分堵点,“抢”出生产时间。得知亚欧工厂断链风险后,台州立刻组建专班,市经信局长牵头逐级梳理供应商,向江苏、上海发出协调函,落实车辆运输通行证,并派专人跟无锡、江阴等地沟通,把工作做到镇一级,及时拿到控制元件、车架等关键部件。据悉,6月该工厂恢复100%产能,7月以来订单不断,开始实施双班制赶工。

  浙江富杰德汽车系统有限公司装配车间

  选择增加库存

  “在生产效率、供应安全、库存成本之间,尽快找到平衡点”

  事实上,2020年以来,不少车企陆续调整策略,或进行数字化改造,或增加备选供应商,以增强产业链韧性。

  吉利这样的龙头企业,更将供应链生态看作企业竞争力。他们投入上百亿元打造的CMA架构,将一辆车切分成车身、底盘、电子系统等基础模块。造车就像“搭积木”,不同模块自由组合衍生多元车型,所有部件在同一平台共享调配。每个关键部件,至少对应两家地处不同区域的供应商,整车端一“下单”,平台就能根据距离远近、库存数量及时调配供件。

  “统筹调度和上下游密切配合下,我们一直保持‘低库存’生产战略。”黄鑫佟说,大多时候,这一模式行之有效,比如此前安徽芜湖因疫情封控,他们迅速找到备选台州企业,供上了车身骨架横梁。

  业内专家分析,作为精密、高效供应链体系的代表,汽车产业一直奉行“低库存”“零库存”管理方式。特别是欧美车企,早期在中国布局时,出于语言和管理成本考虑,喜欢将零部件业务外包,这也成为江浙地区民营汽配供应商的发展起点。

  但近期,随着汽车供应链断裂、“运力孤岛”问题显现,再加上国际形势不明朗,使得电池、钢材等价格上涨、芯片交付周期不稳。增加库存,成为更加现实的选择。

  “你不想增库存,生产线也会逼着你增。”在台州路桥区峰江街道的浙江富杰德汽车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俊杰告诉记者,半年来,他几乎每天一睁眼就在算账。富杰德的核心产品——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用于燃油车、混动新能源车发动机,主要作用是进排气调节。这款产品体积不大,只有成年人一个拳头大小,却由十五六个配件组成。“生产线一停,设备再预热需要一天,光用电成本就没法估量。”王俊杰说。

  为此,他们不得不投入千万元,采购储备常用的零部件、半成品物料,确保封控条件下生产线也能运转半个月。

  日常支出,由此快速增加。“汽车行业有些特殊,整车厂用一个零件结算一个。我们出货后,通常要一年才能收到钱。”王俊杰说,现金流不充足的企业,很难翻越建仓库、加库存导致的成本“高山”。

  “吉利汽车临海基地的仓储成本,达到了亿元级。”采访中,黄鑫佟提到,除了成本,到底哪些零件要储备,也要谨慎抉择。有时,一些不起眼、不在意的零部件突然不足,也会“卡”住整条生产线。他至今记得,4月上海宝山封控后,基地的冷却风扇断供了,总装车间被迫停下。浙沪两地政府和企业采购部门多次协调,供应商终于同意让人打开仓库、运出模具。

  第一次派车,路况估计不足,17米长的货车无法进入工厂前小巷。第二次尝试,模具超出厢车高度,再度无功而返。直到第三次,一辆平板车顺利将模具运到浙江。等风扇供上,已是5月中旬了。

  保供就像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黄鑫佟告诉记者,6月以来的每天上午,集团产能协调部召集会议,预判风险,梳理库存。他们目前的策略是:动力系统等核心部件,总部统一调配;车身、内饰等重要部件,基地适量储备;台州和周边城市供应商的部件,无需刻意囤货。“大家都希望能在生产效率、供应安全、库存成本之间,尽快找到平衡点。”

  这一过程中,各地政府千方百计全力保障市场。记者注意到,近期长三角各地密集出台纾困政策。比如,上海将年内新增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增加到4万个,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并对置换纯电动汽车的个人消费者给予补贴;浙江将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支持行业,杭州、宁波等地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给予购置补贴,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部署新建公共充电桩10000个、充换电站650座等。

  激活市场消费潜力很受企业欢迎,从生产端的角度来看,如果消费端失灵,库存压力将层层传导,造成供应链波动。从上汽、吉利等代表车企销售数据看,6月汽车行业销量已恢复到今年3月的九成左右。尤其是新能源车,从“没车可卖”到“车不够卖”,使车市和夏天气温一样火热。

  装配下线的零跑新能源汽车

  大力补链强链

  “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不少人感叹“行业寒冬”之时,总部位于杭州滨江区的零跑汽车,却好消息不断——

  4月,汽车供应链普遍受疫情影响下,他们仍完成交付9087台,拿下造车新势力月交付榜首位;5月更是逆势上扬,交付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0069台;截至6月底,零跑汽车的累计交付量,已超过去年全年总量。

  不寻常的走势背后,有何秘诀?

  “核心技术研发和关键部件制造,我们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零跑汽车市场公关部总监周颖透露,2015年创立之初,他们就强调全域自主能力,从电驱系统,到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系统,生产线上重要环节几乎全靠自己研发、自己制造。

  在零跑位于金华的工厂,记者发现,与一般整车厂将来自天南海北的零部件拼装成车不同,除了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传统车间,还设有专门的三电车间,年产能超过20万台车。

  “凭借自研自造模式,我们减少了中间环节和外部依赖,遇上突发事件时,产业链更加可控。”周颖告诉记者,即使哪个零件真的缺了,因为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反应调整也更迅速。

  例如,今年3月,零跑的音响供应商,因买不到芯片断供。由于音响是自主研发的,他们很快找到了替代方案。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布局全新产业,成为不少车企试图增强供应链韧性的现实选择。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富杰德就已投资千余万元,规划建设冲压车间。目前,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外罩壳实现了自主生产,供应链安全大大提升。

  “继续补充距离更近的供应商,也是增强供应链稳定性的有效办法。”奥斯卡说,近年来亚欧汽车制造(台州)有限公司秉持一个理念,在卖车的地方造车。像台州工厂,以前有部分零件要从美国到印度,再从印度到美国,最后来到台州装配,不确定因素很多。如今,亚太地区产业链布局变了,中国尤其是长三角地区供应商占了大头。

  大数据分析也证实了这一变化,记者针对1143家吉利汽车供应商数据进行分析,其中长三角企业占比已达66.9%,浙江最高,占比40.3%,上海其次,为14.1%。

  “我们从去年开始实施本地化战略,花了小半年在台州成功开发4家供应商,同步彼此的设计理念、工艺流程、质量标准,6月实现批量供货。”王俊杰说,越是困难、越要携手,他希望更多龙头企业能站出来,建立产业链命运共同体,让上下游企业共同进步。

  寻找新企业、重建供应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台州市经信局高端装备与新材料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因疫情封控后,整车企业立刻将一些零部件和供应商名单发给他们,试图找到替代产品,“像轴承,粗看本地有企业可以配套,但实际拿出来的产品,在进行精度、高速、高低温、耐久性、稳定性、可靠性等测试后,发现很多无法匹配。”在当地,无论整车企业,还是零部件企业,都对今年4月台州与比亚迪签订的新能源刀片电池项目,以及正在规划、旨在打造产业链全生态运行场景的“未来汽车城”,寄予厚望。

  人们期待,通过补链、强链,能够牢牢握住驶向未来的汽车方向盘。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长三角;汽车工业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2022年上半年,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影响,再加上国际环境动荡、芯片供应短缺、上游原材料涨价等原因,以分工精细、运转高效著称的汽车供应链,面临重重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