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假期,你出游了吗?
在多地倡导就地过节背景下,出游人群主要由本地、周边客群构成。其中,以家庭为单位出游的用户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近郊游、周边游、“微度假”,成为假期旅游市场主导方向。
本地旅游,既诗意又惬意。据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分析:“这个中秋假期,短途游仍然是主流,露营和民宿也成为非常强劲的一种市场消费需求。此外,夜间消费发展的势头比较猛,一些城市用新的方式点亮了城市地标,传统文化融合了时尚消费。”
传统习俗受热捧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这个中秋,许多人选择了赏月、看潮等传统的过节方式。
9月10日中秋夜,杭州湖滨、平湖秋月等地游人如织。天气晴好,能见度高,游客纷纷外出赏月。“你知道为什么说西湖有33个月亮吗?”在三潭印月景区,市民李女士一边赏月,一边给孩子讲述“33个月亮”的传说故事,她说,“今年过节不出城,带女儿来看看月亮,讲讲老底子的故事,也挺好的。”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吴若山分析,考虑到中秋小长假具有“抬头望月”的夜游显著特征,且文旅部先后推出了两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今年中秋夜间旅游消费成为亮点。
如西湖景区推出了别具特色的“月亮船”,吸引许多游客前去打卡;武林路步行街推出了“武林繁胜集”,呈现宋韵演出、国风互动等丰富的“宋代文化生活”,除传统的乘船夜游、乐园夜游及城市夜游观光等玩法之外,夜间演艺演出、光影秀、赏灯祈福等项目也颇受热捧。
9月12日,海宁盐官旅游度假区观潮胜地公园内,潮水汹涌,气势十足。为保障防疫安全,盐官度假区观潮节期间,每日限流1.4万人。中秋前后是钱塘江观潮的最佳时节。在海宁,钱江潮变化出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鱼鳞潮等多种形状,让游客直呼过瘾。
文博活动更多元
做月饼、猜灯谜、逛展览……今年中秋假期,文博游成为热点。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浙江各大文博场馆为大家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许多市民游客选择度过一个文艺范儿十足的节日。
浙江省博物馆推出“云·上浙博——跟着博物馆去研学”系列课程,在中秋佳节,邀请大家前往西湖与大运河畔,共赏清风明月;浙江省自然博物院杭州馆推出“超级月亮”活动,该馆科教人员带领大家探索月球的奥秘,并通过绘花灯、猜灯谜等互动游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推出系列良渚文化小课堂,共同感受古老的良渚玉器文明,用双手触摸五千年文化。
今年中秋节还恰逢教师节,双节合一之际,宁波天一阁在假期期间举行了4场开笔礼活动,近百位孩童身穿汉服,正衣冠、拜先师、朱砂启智、击鼓鸣志、启蒙描红、诵读经典、行谢礼,感受中华传统礼仪。“能有机会在天一阁接受开笔礼,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涯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这也是很值得纪念的一个中秋节。”一位现场馆礼的家长表示。
文博活动好戏连台,电影院也颇为热闹。今年,只有3天假期的中秋档迎来了12部影片定档,比2021年中秋档增加了五成。影片涵盖喜剧、家庭、爱情、战争、动画等多元题材,接着刚落幕不久的暑期档,维持着电影市场的热度。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9月12日下午18点,中秋档票房已破3.5亿。
浙产影片《妈妈!》在其中表现不俗。上映后,票房开始逆袭,在中秋档新片中位列第二。影片几乎全程在杭州拍摄,讲述了85岁妈妈照顾65岁身患阿尔兹海默症女儿的故事,是国内首部细致刻画阿尔茨海默症的影片。节假日期间,记者也在电影院听到了不少观众的观影反馈,称赞该影片充满着温馨和感动,具有真实力量和现实意义。
新体验游更丰富
秋高气爽,户外露营又火了起来。今年中秋,多个OTA平台联合露营营地推出中秋主题活动,如“露营+花灯”、“露营+观星”、“露营+赏月”、“露营+月饼手作”、“露营+汉服拍摄”等,获得了许多消费者的青睐。
据携程公布,露营类产品消费较端午假期增幅达到53%。飞猪数据显示,中秋露营订单量环比上月同期增长超4倍。在露营消费群体中,90后年轻用户和80后亲子人群占比接近9成。
飞猪旅行度假事业部副总经理崔宇鹏表示:“本地游成为中秋小长假的主流。与长线游‘旅行’的本质不同,本地游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差异化体验和服务能力是吸引消费者的核心要素。露营越来越成为多业态的聚合场,这也意味着极具新鲜感的本地游供给也能驱动需求加快增长。”
“在小长假和舒适天气的加持下,今年中秋假期营地再次迎来客流高峰,中秋前两天均处于满营状态。”杭州路隐那森营地创始人文大侠介绍,“露营受天气影响较大,临时预订情况显著,客群方面,杭州本地客占比达8成,其余为上海及江苏自驾来玩的客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