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化改革正加快覆盖至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环节。图为浙大邵逸夫医院智能药房内,机械臂代替人工找药、取药,提高效率便利患者。记者 吕之遥 孙潇娜 姚朱婧 摄
总书记嘱托: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浙江,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改革举措,加快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成果;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继续发挥探路者作用,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
十年成就 (2012年至2021年)
■ “数字浙江”建设持续推进。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中,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浙江全国第1。中央党校发布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21)》中,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浙江全国第1。
■ 数字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和一批开创性成果,迭代形成“1612”体系构架,开发建设143个重大应用,形成一批重大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
■ “掌上办事之省”“掌上办公之省”“掌上治理之省”成就“掌上办”新风尚。“浙里办”APP注册用户达8200万,日活用户达300万。“浙政钉”注册用户达180万,日活率达82.4%,掌上协同办公成为新常态。
■ 391项国家改革试点全面落地见效。健康码、浙医互认、标准地、特色小镇、河长制、移动微法院等改革经验全国推广。
■ 全省域营商环境水平持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报告,浙江2020年、2021年连获全国营商环境得分第1。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中,我省各指标标杆数列全国第1。
利用“丽水山路·山民共富”自驾游公共服务协同应用,自驾游车队在“畲乡天径”山路上轻松穿行。拍友 叶超 摄
浙江在线9月14日讯(记者 金春华 孟琳 钱关键 谢丹颖 邬敏共享联盟德清站 徐超超 通讯员 俞锦峰 李景东)传承梦想,接续奋斗。站在历史交汇点,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浙江如何奋力推进、加快实现“两个先行”?
时代课题,归根结底要靠改革作答。吃改革饭发展起来的浙江,进一步引领改革风气之先。过去的十年,是浙江自身“变革重塑”的十年,也是浙江为全国改革探路的十年。在国家所需、群众所盼、未来所向中,浙江一直在发挥所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全国首个”“全国率先”的纪录,推出了一批具有鲜明浙江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
对普通浙江百姓来说,这十年的改革探路,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一起来看浙江人的改革十年。
衢州市营商办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李文阳
衢州市营商办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李文阳:以改革之力提供最好服务
到今年8月,我已经为衢州的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建设服务16年了。尤其是最近的10年,我感受最明显的就是改革。
它贯穿一条主线,就是如何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让企业和群众享受更便利、更优质的服务。这一课题充满了挑战。十年间,我们几乎是“两年一大步、每年一小步”地改。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衢州再次入选总体评价标杆城市。衢州也从一座四线城市,“逆袭”成为“四省边际中心城市”。
我记得很清楚,我们先是在2012年迈出重要一步——将衢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整体迁入新大楼。当时入驻的政府办事部门有近40个,这让群众办事从“满城跑”到基本实现“进一扇门”。两年后,浙江在全国率先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我们也着手进行梳理。
这一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刻领悟到什么是服务群众永无止境,也很快迎来了改变群众办事多个窗口来回跑等新挑战。
2016年,经过充分准备,我们提出“一窗受理、集成改革”理念,着手破解群众办事“多窗跑”等难题。这年年底,“最多跑一次”改革被正式提出,衢州入选“最多跑一次”改革先行先试地区。
“最多跑一次”倒逼办事从“找部门”变“找政府”。那时,作为业务处工作人员,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同事一道,梳理事项、上下沟通,建立各种事项全新的办事标准、流程,同时要推进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加班加点成了常态。在省、市部门大力协同、集中攻坚下,“最多跑一次”“只跑一个窗”成为现实。群众“吐槽”最多的不动产登记,从7天降到了3天直至1天,到如今1小时就能出证。
看到群众拿到不动产证时的笑脸,大家所有的辛苦一下子都消失了。
衢州市住房公积金中心成为全国首批启用身份证网上功能凭证试点单位。 受访单位供图
2018年,省里正式提出政府数字化转型,加速建设“数字政府”。2021年,数字化改革大幕开启。它推动政府部门工作系统性重塑,提升了整体智治水平。例如以“‘一件事’集成+数字赋能”为抓手,我们实现了公积金办理等高频事项从“线下办”转为“网上办”“掌上办”“智能办”,不动产登记、贷款“不见面办理”已成为常态。前不久,有一位长辈问我,“怎么现在我一退休你们就把相关证件送到我家了,都不用我申请了。”我告诉他,这就是“智能办”。他连连点赞。
十年改革,这样的“惊喜”越改越多。衢州的行政审批许可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证办”事项占比达90%,群众足不出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服务。在户籍迁移、公积金提取等事项上,衢州还与南平、上饶、黄山等邻省边界市实现跨省联办。
眼下,衢州的不动产登记“一窗云平台”数字化场景应用等数十个应用已上升为“一地创新、全省共享”项目,成为惠及全省群众、引领全国的改革。
2019年1月,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基础上,衢州成立了市营商办,开启了“再次创业”。归“零”再出发,我们却都觉得是必然的一步。毕竟,中心一直在“瘦身”,办事窗口从2017年前后的200余个,缩减到现在的40余个,窗口前台工作人员由350余人缩减到100余人,而服务一直需要迭代升级。
如今,每天上班路过办事大厅,熙熙攘攘的场景已经不再,全流程电子化叫号、预约服务及自助办理成为常态。但十年来群众和企业的呼声还在耳边回响,不断以改革之力提供最好服务的宗旨,一直记在我心间。
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党委委员杨建伟(右)
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党委委员杨建伟:一块土地上生出“四桶金”
今年年初,省里提出要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十大标志性成果,其中之一就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改革(强村富民)。我很自豪地说,我们东衡村集体经济最近十年走的改革发展之路,还是有典型性的。2011年,东衡村集体经济负债高达百万元,到2021年,总收入达到3175万元,且连续五年位列湖州全市第一。我们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万余元。最近,东衡村又入选了德清县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试点。
这是怎么做到的?我给大家讲讲我们村“四桶金”的故事。
“第一桶金”说来大家可能想不到,它是靠开矿得来的,现在成了村里的“反面教材”。当年靠开采石材,东衡村集体经济每年有300多万元收入,但村里漫天灰尘、污水横流,环境破坏严重,村民幸福感很低。
2009年,随着“千万工程”的推进,我们村咬咬牙关停了所有矿场,村集体经济收入出现断崖式下降。2011年,我被选为村委委员,当时村里连工资都发不出,人心涣散。怎么办?村两委班子想到了赚“第二桶金”的方法——矿坑回填。那一年,我们成功申报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涉及矿坑1600多亩。这一回填项目被杭州一家公司以1.08亿元的价格中标。有了这笔资金,村里还清了欠款、修了路,改善了环境。飞回来的白鹭,也激发了我们通过改革创新走绿色发展的信心。
“第三桶金”也是通过土地综合整治获得的。回填的3000亩矿坑中2000多亩被复垦成耕地,效果很好。但这次村里有了不同声音。有人觉得同一块地能赚“三桶金”已相当不错,但我想到的是要走绿色发展之路,还缺乏产业的支撑。
东衡村众创园航拍图。洛舍镇政府供图
2015年,国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东风吹进东衡,带来赚取“第四桶金”的思路。村里在剩下的700多亩回填矿坑上谋划修建众创园,为周边钢琴、木皮等行业的小微企业提供孵化场所。3年后,众创园一期正式完工,当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就达2576万元。
“第四桶金”,村民的获得感就很强了。我们找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子,一边在回填矿坑上引进鱼菜共生项目、先锋农机专业合作社项目、桑黄玻璃大棚种植项目等,一边挖掘赵孟頫文化、尚书文化、乡贤文化等,实现融合发展。2018年、2019年,东衡村先后成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3A级旅游景区村庄。大家的自豪感上来了。
村里发展了,村民的生活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通过中心村建设,家家户户住进了小高层、小洋房。村民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村股份合作经济社,每人每年有4000元分红。我们还在村里建了农贸市场、超市、电影院、幸福邻里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大家都说,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很多和城里一样的服务,幸福感提高了。
从东衡获取“四桶金”的历史中,我感悟最深的就是要不断通过改革创新来实现共同富裕。这也倒逼我们村干部不能“吃老本”,更不能“躺平”,要继续加强学习、解放思想。
我相信,随着我省“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的推进、德清县持续开展共同富裕县域样板建设,我们东衡村的“第五桶金”马上就能挖掘出来。
杰克集团副总裁阮振华
杰克集团副总裁阮振华:抓住时代给企业的机遇
最近这十年,是杰克也是我个人快速成长的十年。杰克集团十年间营收增长了3.4倍,2017年成功上市,已成为全球缝制设备行业的“隐形冠军”;而我也从一名归国留学生成长为一名民营企业家。十年间,我们抓住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给企业创造的机遇,也享受到了台州以深化改革为抓手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这十年,是我们与台州共生共荣共成长的十年。
十年成长中,我感受最明显的是杰克在台州的“小伙伴”变多了。我印象很深,早年杰克需要一些零部件,得去市外、省外甚至国外采购。但现在,据粗略统计,我们已带动台州100多家供应商共同“固链、强链、延链、补链”,零部件几乎100%实现了国产化。
这一变化得益于台州。通过小微金改和民间投资这两大“国字号”改革,不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改革,台州的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民营制造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年来重点实施“456”先进产业集群培育行动,推进了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夯实了民营制造业的基础。很荣幸的是,以杰克为龙头企业的智能缝制设备产业,就是其中的“4”——4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之一。我们抓住机遇,在台州湾新区投资建设产业链完备的缝制设备全产业链园,实现研发技术、人才资源、仓储库存等与配套企业的共用共享。
这些重磅改革,我们企业家朋友也会经常进行学习和讨论。大家都觉得受益良多,深受鼓舞。
杰克集团的成套设备正在客户工厂里安装。 拍友 李景东 摄
创新,是杰克的核心理念。这十年,台州乃至浙江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大,尤其是数字化手段的使用,成效明显。乘着台州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的“东风”,我们不断加强技术研发。眼下,杰克已拥有近千人的研发团队和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重点企业研究院。截至去年底,我们拥有的有效专利数从十年前的214件跃升为2435项,2021年的研发费用占到销售收入的6.35%。
十年来,台州一直在以政府做“减法”换取企业效益做“加法”、市场活力做“乘法”。例如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服装消费需求被抑制,缝制设备产业受到较大冲击。但杰克第一时间便享受到社保费率降低、减免、返还等一系列政策,降低了用工成本。这一项仅今年就受益近2500万元。另外还有税费减免,今年1月至4月,杰克的增量留底退税就达1.2亿元。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台州在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方面的“加码”更是未见停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受办分离”改革、“无证明城市”建设……以前是我们希望政府做些改革提高办事效率,现在政府的改革都想到企业前面了,各种服务、办事又快又省事。以杰克缝制设备全产业链园一期项目为例,不到一个月便完成了通常需半年的审批任务,项目从土地摘牌到施工许可仅用了29天、从桩基进场到竣工投产仅历时13个月。
回顾这十年,我愈发感受到改革创新对企业、对国家的重要性,也更加清楚什么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如何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我对杰克继续做大做强、对台州创建中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充满信心。
唯改革者先行致远
金秋,杭州。“中国这十年·浙江”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人们听到一个熟悉的关键词:改革。
从“四张清单一张网”、“最多跑一次”、系统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再到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十年来,浙江始终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勇于推进制度变革,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年蹄疾步稳,浙江聚焦国家所需、浙江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以重大需求牵引实现重大改革,为全国改革蹚路。十年变革重塑,源自浙江的健康码、浙医互认、标准地、特色小镇、河长制、移动微法院等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结出累累硕果。
尤其是2021年开启的数字化改革,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和一批开创性成果,迭代形成“1612”体系构架,开发上线143个重大应用,形成一批重大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人们高度评价这项改革:解决了一批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治理难题,干成了一些过去不敢想或者认为干不成的事。
“‘八八战略’指引浙江改革发展的历程,明确‘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为全国改革探路,浙江有基础有实力,也彰显‘两个先行’的使命担当。”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蔡宁说。
唯改革者,方能先行探路。
“国字号”改革试点,让“吃改革饭长大”的浙江迎来一轮又一轮国家战略机遇叠加期。391项国家改革试点全面落地见效,这是浙江在为全国探路,也是在不断破除自身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难题,拓展形成更宽广的空间格局。
回眸这十年,浙江改革一直在提档升级。群众和企业办事从“满城跑”变为“进一扇门”“跑一个窗”,到如今可以“线上办”“掌上办”“智能办”;在基层治理中,浙江率全国之先探索网格化管理之后,又率先搭建“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率先建构基层智治系统——“变”的动力,就是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能参考的更少了,要啃的硬骨头更多了,但对未来、对全国的意义会更大。”余杭区委改革办主任孙路说。
不变的,是以人民为中心。从出台中国首部专门规范民间金融的法规,到通过全国首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省级地方性法规;从2015年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4600元贫困现象,到去年公布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首批试点……改革试点内容不同,但核心都是为了群众。“在浙江办事,总有很多惊喜。”福建人林先生在台州开设新公司,不带任何证明材料、10分钟就办好登记。浙江式的高效率,源自于“无证明化”改革等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
唯改革者,方能行稳致远。
为全国改革探路这十年,也是浙江改革“变革重塑”的十年。“一件事”、“V字模型”、数据共享模型等一批改革方法论形成;“领跑者”“竞跑者”不断涌现,浙江人的系统观念、数字素养、改革本领不断增强,改革氛围愈加浓厚。
在“浙”里,人们看见一个在变革中奋发的中国。
【百姓心中的这十年】
一条条盘山路变创富路
清晨,景宁大均乡伏叶村从啾啾鸟鸣中“醒”来。这个隐藏在洞宫山脉的村庄并未显得“山更幽”:村里往来的是挂着杭州、温州、宁波等牌照的私家车。
“我们这里是‘畲乡天径’自驾线路上的重要一站。山路串起了散落在大山中的山水人文资源,也串起从希望到共富的路径。”伏叶村“宿叶民宿”业主吴聪说。在村里创业多年,他见证了小山村从破破烂烂、无人问津,到成为远近闻名的“畲族之窗”,也亲历了当地以改革之力推动共富的重要瞬间。
2021年,丽水借数字化改革东风,在多年培育全域游、自驾游基础上,推出一个专门服务自驾游的平台,并在最近升级为“丽水山路·山民共富”自驾游公共服务协同应用。它以“浙江绿谷”“瓯江水路”“畲乡天径”等22条主题自驾线路,串联起市域范围内自驾、徒步、涉水、露营等各种形态的旅游资源,并综合旅游、文化、山民共富等多个业务模块,打造山区旅游“百宝箱”。
“以前景点都是散的,车友来了会迷路,不清楚怎么走、住哪里。村民空有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吴聪说。
小小应用盘活了“沉睡的资源”。穿越景宁高山、森林、湖泊的“畲乡天径”全长130公里,串联起环敕木山畲寨、大漈、大均等十大畲寨,日前入选山区26县“十佳自驾游线路”。
车友来了,人气高了。一到周末和节假日,伏叶村12家农家乐民宿常常一房难求。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吴聪聘请的5名工作人员都是本村人,如今人均年增收三四万元。村民自家种的豆干、笋干等山乡土货,也常被抢购一空。
通过改革追逐共富梦想,这条“山路”当地人探索已久,胸有成竹。
经过十年努力,2012年,作为景宁第一批“千万工程”示范村,伏叶村完成了污水纳管处理、外立面改造、路灯亮化等乡村环境提质升级项目。2018年,浙江全面启动“大花园”建设,丽水被列入大花园建设核心区,同时发布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伏叶村的旅游市场进一步被“点燃”。如今,借力数字化改革,伏叶村的盘山路变成了“创富路”。
从人居环境整治到GEP核算,再到如今创建未来乡村,改革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受丽水作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的启发,“宿叶民宿”的客房价格里单独列出了生态价格。吴聪很自豪:“我们不仅卖客房、卖服务,更卖风景、卖环境。”
据悉,今年上半年,“丽水山路·山民共富”应用带动沿线游客猛增,达11.82万人次,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宽。
山路因数字赋能,成了连接大山内外的“信息路”“致富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